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八篇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八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以情帶聲地演唱,注意歌曲連貫,斷頓的變化。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媽媽的辛苦,增進母子親情。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擠奶》、《採茶》、《北京的金山上》。

2、練聲《小動物的叫聲》、《國旗紅紅的哩》、《山谷迴音真好聽》。

二、基本部分。

1、複習樂曲旋律。

——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的名稱和旋律。

——提問:剛剛老師彈的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歌曲的名字叫《雨中接媽媽》

2、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歌曲:小朋友記不記得這首歌怎麼唱的,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提醒幼兒注意唱準字音。

3、歌曲裏面都唱了些什麼?。

4、教師引導幼兒以情帶聲地演唱歌曲,並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提示幼兒注意歌曲連貫、斷頓的變化。

師:這是一首孩子關心媽媽的歌,怎樣唱,才能唱出你對媽媽的愛呢?聽聽老師是怎麼唱的?

(2)教師帶領幼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3遍。提示幼兒注意情緒的表達。

5、創編歌詞(1)、媽媽已經接回來了,可是爸爸還沒有回來,我們一起去接爸爸吧!(幼

兒跟隨教師創編演唱)(2)、你還想去接誰?到哪去接?請你也把它們唱到歌曲裏面吧!

(3)將幼兒創編的歌詞唱出來。

三、結束部分。

複習歌表演《讓座》。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參觀過鐘錶店。

聽過“鐘錶店”的故事,並玩過有關遊戲。

活動目標

1、引導“鐘錶”用表情動作表達對小學徒感謝,樂於與朋友交往的愉悅心情。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造型動作表現鐘錶,用不同的優美動作表現鐘錶跳的舞蹈。

3、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通過鐘錶造型和小學徒勞動、休息的情節,初步感受A B A c A的結構特點,瞭解A段跳動,B段歡快和C段的柔和的性質以及鐘擺一下一下按照均勻節奏擺動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幫助幼兒回憶聽過的有關故事和玩過的遊戲。

2、聽音樂,重點幫助幼兒分辨小學徒勞動和休息的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的結構,感受B段的歡快和C段的柔和。

3、分段欣賞音樂。聽聽做做,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4、分解練習。聽琴練習有關動作,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音樂。

(1)引導幼兒創編各種鐘錶的形象,如雞鍾、貓頭鷹鍾、魚鍾等。要求幼兒能夠跟隨A段音樂的節奏,一拍一拍地表現出鐘擺走動時活潑、調皮的樣子。

(2)引導幼兒做出小學徒打掃衛生時的各種不同的勞動動作,能盡力按節奏一下一下地做,並能表現出小學徒勞動時輕鬆、快樂的心情。

(3)在練習爲鐘錶上發條的動作時,要求幼兒注意做到一個樂句爲一座鐘上發條。

(4)引導幼兒想出各種休息的動作,並能隨c段音樂,表演安詳、悠閒的舞蹈。

5、完整地跟隨音樂做遊戲

(1)教師扮演小學徒參與遊戲,全體幼兒扮演鐘錶。

(2)幼兒輪流扮演小學徒和鐘錶,聽音樂完整地做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鋸木頭的工具,方法。

2.音樂CD,紗巾,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裏有很多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向它們問好吧!先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和小動物問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2.師:你們看明白老師是怎樣問好了嗎?現在請你們來問好其他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體感應節奏“咿呀咿呀喲”

1.幼兒完整地感受樂曲。

2.揮手遊戲,再次感應完整樂曲。

3. 師: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有時出來和我們玩遊戲,有時藏起來不見了。現在我們仔細聽聽,它一出現的時候,揮你的小手。

4.創編動作

5.師:除了小手,還有身體的哪個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喲”玩遊戲?”

(二)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運用紗巾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出示紗巾,引導幼兒將紗巾變成一把鋸子。

(2)用紗巾練習鋸木頭的本領。

2.通過遊戲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並較自然地進行歌唱。

2、能在歌曲結束時,及時模仿動物叫聲或用語言對問句作出相應的回答。

3、不願意做懶惰蟲,樂意做一個勤勞的孩子。

  活動準備:

一隻毛茸茸的小雞玩具,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座位排成“圓形”,並玩過“點兵點將”遊戲。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蜜蜂做工》。

駕駛帶領幼兒隨着音樂從活動室外面飛進教室,並在教室裏邊唱歌邊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點兵點將”遊戲。

(1)教師出示小雞玩具,問小雞:“你是小小雞,你是一隻小小雞?(小雞沒有回答)。

(2)組織幼兒討論:你們能幫助小雞回答嗎?(如:小雞發出嘰嘰嘰的聲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師邊用《懶惰蟲》歌曲旋律唱問:你是小小雞……“邊逐個對座位上的幼兒點小雞。歌曲唱完,被點的最後一名幼兒站起用“嘰嘰嘰”叫聲表示回答。

(4)由幼兒建議,教師邊唱其他小動物邊點兵點將,鼓勵和表揚幼兒大膽地利用相應的叫聲進行回答。

三、學唱歌曲《懶惰蟲》。

(1)看圖片,並用語言表現對懶惰蟲的理解。“懶惰蟲是什麼樣的人?”

(2)邊玩遊戲邊聽教師範唱,理解歌詞內容,教師邊唱邊點人,唱完後提問:“懶惰蟲什麼地方痛?”

(3)傾聽教師第二遍範唱,然後討論用什麼動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動身體,雙臂抱緊等)

(4)秒年 用手指兩拍一下做點人動作,邊跟隨教師學唱歌曲。

四、遊戲《懶惰蟲》。

(1)學習用語言和動作,堅決大膽地表現對懶惰蟲的否定。

教師:你們是不是懶惰蟲?幼兒:我不是懶惰蟲。

(2)介紹遊戲玩法:教師或幼兒扮演點人者,邊唱歌邊點數尋找懶惰者,當歌曲唱完後,被點到這,必須站起來,大聲地否定:“我不是懶惰蟲”。

(3)討論活動:你喜歡懶惰蟲嗎?爲什麼?激勵幼兒爭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學習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詞:剛纔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做撓癢癢的遊戲,可開心了!咦,有一條毛毛蟲還在睡懶覺呢,大家都去叫它:“醒來啦,太陽出來啦!”可是它卻說:“哎喲,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麼叫他都不願意起牀,不願意做事請。大夥兒生氣了,就叫他“懶惰蟲”。大樹爺爺笑眯眯:“彆着急,我來試試”。

2、清唱示範歌曲。

提問:大樹爺爺用什麼辦法把毛毛蟲叫醒了?爲什麼毛毛蟲聽了大樹爺爺的歌會很快起牀做事?你聽到大樹爺爺唱了些什麼?

三、情景遊戲——喚醒小動物。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不肯早起,愛睡懶覺,你們願意去幫助他們嗎?

活動反思:

歌曲《懶惰蟲》詼諧、幽默,旋律流暢,歌詞生動,適合小班幼兒。歌曲雖然以“反面形象”出現,但他的教育意義是很顯現的,教育孩子做一個勤奮的人。“勤奮”的概念很寬泛,對於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難度,想到班級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現象,因此,我把音樂中的“懶惰蟲”特指爲不願早起,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爲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負面影響,我又賦予歌曲《懶惰蟲》一個特定的功能,即“喚醒功能”,大樹爺爺輕輕一唱,愛睡懶覺的毛毛蟲就起牀了。多神奇,一首歌變成了一個好辦法。基於這兩個重新賦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貫穿活動始末,有了反覆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發了孩子不當懶惰蟲的想法,同時幫助孩子感受體會了歌曲的詼諧情趣。新授歌曲必須要有七八遍的反覆跟唱,纔會被孩子接受熟悉。單調機械的模唱顯然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後,我設計了遊戲環節“喚醒小動物”,引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兒都沉浸在“幫助喚醒”的角色中,盡情地反覆自覺地吟唱。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在學唱新歌,而是在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快且跳躍和慢且連貫兩種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情感。

2,在老師的啓發幫助下,學習爲歌曲創編第四段歌詞,並努力創造出與他人不同的表示親熱的動作。

3,學習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創造、合作表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請中班幼兒學會分角色有表情地進行歌表演。

 活動過程:

1,猜謎語。

教師請幼兒猜謎語:“肥頭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飽睡大覺,走路搖着小尾巴,嘴裏唱着哼哼調。”猜一動物名稱。

2,欣賞歌表演

(1)教師請部分幼兒分角色(小豬、小羊、兔子、豬媽媽)有表情地進行歌表演1~3段,並組織其他幼兒欣賞,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

(2)請幼兒再次欣賞歌表演,並要求幼兒一起隨節奏唸對白處時應表現出厭惡的情感,“髒死啦,走開!”

3,學唱歌曲

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新歌1~3段,並提醒幼兒在間奏、尾奏部分的等待。

4,啓發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師提問:

(1)豬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時候,他的心裏怎樣?(高興)

(2)豬小弟哭着回家時,他的心裏又是怎樣?(傷心)

(3)想一想,高興的時候,可以怎樣唱?(稍快且跳躍)

(4)想一想,傷心的時候又應該怎樣唱呢?(慢且較連貫)

5,創編第4段歌詞及尾奏部分的親密動作。

(1)教師提問:大家都喜歡乾淨的孩子,現在小豬洗乾淨了,他的朋友又會怎樣對待他呢?請幼兒一起討論。

(2)教師鼓勵幼兒創編第4段歌詞並填入歌曲中。

6,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1)教師請幼兒再次欣賞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做演員幼兒的表情。

(2)教師請幼兒自由結伴,(4人一組),自己分配角色進行歌表演,並在尾奏部分儘量想出與他人不同的親密動作,並有感情地表演出來。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緒,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2、在聽聽、說說、玩玩的過程中理解歌曲內容,逐步學唱歌曲。

3、嘗試用不同的節奏表現歌曲,培養幼兒感知節奏的能力。

  活動準備

歌曲音樂、歌曲內容相關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傾聽《三隻猴子》音樂

律動小遊戲《各種爺爺》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歌是唱誰的?它們發生了什麼事?有幾隻猴子?三隻猴子在幹嘛?(三隻猴子在牀上跳)後來怎麼了?(有一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怎麼啦?(媽媽急的大聲叫)叫它幹嘛?(趕快下來別再跳)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幫助幼兒清楚歌曲內容。幼兒每說一個內容,教師就唱出這部分歌詞,直到播放的內容全部用圖片表示出來。我們給這首歌取一個名字叫什麼?(三隻猴子)

  二、節奏遊戲,感知歌曲。

談話:歌曲中是三隻猴子,那請你用自己的手指變出3只猴子吧

1、播放音樂一遍,引導幼兒用自己的三根手指頭代表三隻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擬猴子按節奏跳,邊唱邊做動作。

2、這首歌曲中小猴子是在哪裏跳?(牀上)那小朋友平時在牀上跳嗎?(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說出蹦蹦牀上跳)在牀上跳很危險,如果我們想玩的開心又安全就在那裏跳?(蹦蹦牀)今天你們都想去蹦蹦牀上跳是嗎?那老師現在就帶你去(出示蹦蹦牀樂園圖)

4、你看,一個蹦蹦牀有幾隻猴子(1只)看到一個小猴子我們就跳一下表示蹦一下牀,幼兒跟音樂跳,

5、現在我們換個玩法,3個好朋友手拉手,聽音樂跳

6、現在呀要給小朋友出難題了,那一隻小猴子跳一下,現在要換種跳法,我想在第三個蹦蹦牀裏面住2只猴子,一隻猴子跳一下,兩隻猴子跳幾下(2下)幼兒跟音樂跳。

7、換不同顏色蹦蹦牀樂園,讓幼兒幫猴子去玩一玩,請2名幼兒自由發揮擺出不一樣的圖譜,並讓他表演給小猴子看。

8、讓幼兒自由選擇那個顏色的蹦蹦牀樂園旁邊站好。請一個顏色的蹦蹦牀樂園裏的小朋友跟音樂跳,另一組當觀衆給他們打節奏,然後交換當觀衆打節奏(分組跳)

9、讓幼兒跟音樂用手指表演三隻猴子

  三﹑聽歌曲的第四段,並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提問:孩子們,最後這三隻猴子都到哪裏去了呢?(醫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PPT)爲什麼小猴子都有去了醫院了?(是頭上摔包了)那你想對小猴子說什麼(以後你別在牀上跳了)對了,我相信小猴子聽了你們的話,再也不會在牀上亂蹦亂跳了,在牀上亂蹦亂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牀的遊戲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去,也可以像我們今天這樣跟着音樂有節奏的跳。安全了我們纔會開心。小朋友們你們還想玩嗎?好,那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玩一玩吧,邊跳邊帶幼兒離場。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呦”樂句反覆出現,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並藉助鋸木頭、擦汗、洗澡等遊戲情境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遊戲情境的營造和幼兒想象能力的激發需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教師藉助一小塊彩色紗巾巧妙地幫助幼兒搭建起想象與表現的平臺,豐富了幼兒表達、表現的手段。

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 ××| ×― |”。

準備:

1.彩色紗巾、音樂CD、錄音機。

2.事先在黑板上畫好圖譜,粉筆一支。

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教師和幼兒在脖子上系一塊紗巾進場。)

1.聽音樂,尋找其中反覆出現的樂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段特別有趣的音樂,這段音樂裏有一句話特別有趣,看看誰能找出來。

(師幼一同欣賞樂曲,教師隨音樂節奏輕微擺動身體,當出現“咿呀咿呀呦”樂句時,教師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

幼:我聽到“……”(幼兒哼唱“咿呀咿呀呦”的旋律)、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師:是這句嗎?“啦……咿呀咿呀呦,啦……”(教師哼唱樂曲,突出“咿呀咿呀呦”的樂句。)

師:你們的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吧!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請大家揮揮小手,這樣我就知道你們已經找到它了。

(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把手放在耳邊以示專注傾聽。當“咿呀咿呀呦”樂句出現時,教師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兒揮手互動,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導幼兒注意並不是每一樂句都會出現“咿呀咿呀呦”的。)

師:呵,這個“咿呀咿呀呦”有點調皮,有時會出來和我們打招呼,有時我們等它好久都不出來。

2.根據圖譜尋找固定樂句出現的規律。

(出示圖譜,教師隨音樂用粉筆沿波浪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3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句樂句都出來的。我們再來聽一聽、找一找,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就跳跳舞吧!

(教師示意幼兒解下紗巾,隨音樂自由做動作,在“咿呀咿呀呦”處揮舞紗巾。)

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

師:森林裏的動物們想要造一座大房子。誰願意來當小木匠?

幼:我願意。

師:小木匠需要一把鋸子來鋸木頭,變變變,我的鋸子變出來。

(教師將紗巾拉直,幼兒紛紛模仿。)

幼:我的鋸子也變出來了。

師:好,我們一起來練練鋸木頭的'本領。注意要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才能鋸哦!

(師幼手持紗巾坐在位子上,聽音樂在固定樂句出現的時候來回拉動紗巾,以表現鋸木頭的情景。)

師:本領練好了,看看這裏有沒有木頭?(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肢體)呀,這裏有一棵大樹,哪個小木匠先來試試鋸木頭?

(教師請一幼兒合作演示鋸木頭。教師一邊哼唱,一邊示意該幼兒在“咿呀咿呀呦”的樂句處來回在教師手腳關節處拉動紗巾。隨後,教師做出手臂、肩膀等處關節突然垂落的動作,以表示木頭被鋸斷了。)

師:大家想不想來鋸木頭?被我摸到頭的小朋友趕緊到前面找個空位置變成一棵大樹吧。三、二、一……呀,出現了一片森林!

(被邀請的幼兒模仿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肢體扮演大樹,教師調整個別幼兒的站位。)

師:其他小朋友都來當神氣的小木匠,帶上小鋸子,去找一棵大樹,站在大樹的身邊。(其餘幼兒一一對應地尋找合作伙伴,教師根據情況調配,以便每位幼兒都有合作表現的對象。)

(幼兒隨音樂合作表現。)

師:好嘍!木頭鋸好了,抱着自己的木頭回家吧!(幼兒相擁着回到位子上。)

師:鋸木頭好辛苦,趕緊拿毛巾擦擦汗吧!

(師幼一同隨音樂表現拿毛巾扇風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按照節奏在臉上輕拍表示擦汗。教師和個別幼兒互動,按節奏給幼兒擦汗。)

師:休息好了,我們接着鋸木頭。剛纔當小木匠的小朋友現在趕緊變成一棵大樹吧!

(幼兒互換角色,合作遊戲。)

三、結束活動

師:木頭鋸好了,小木匠們出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

(教師高舉紗巾並抖動,以表示蓮蓬頭,幼兒自然聚集到教師身邊。)

師:拿好你的洗澡海綿球,一起來搓搓搓……

(幼兒將手中紗巾團成團變成小浴球,和教師一同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背景

“撓癢癢”是《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歌唱活動,其旋律優美、內容簡單,很適合小班幼兒進行學唱和遊戲。我們都知道撓癢癢是一種生活現象,許多幼兒也都有和父母長輩玩過撓癢癢的切身體驗,那種又怕又喜歡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撓癢癢”則從幼兒的視角出發,把落葉飄飄的自然現象想象成是毛毛蟲給大樹撓癢癢的結果,活動內容富有情趣,爲幼兒所熟悉和喜愛。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幼兒的生活體驗和歌曲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創設輕鬆愉悅地教學環境和心理環境,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和遊戲情節,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撓癢癢的快樂情緒。

2.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嘗試情景表演。

(二)活動準備:

配班老師彈琴,毛毛蟲胸飾一個,歌曲課件,歌曲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體驗撓癢癢的快樂

(1)(大樹畫面)師:這是誰呀?大樹爺爺年紀大了,整天一個人站在那裏很孤單:“哎!我一點都不開心,誰來陪我玩呀?!”“大樹爺爺,我來陪你玩……!”咦!是誰來了呢?(一條毛毛蟲)它們在一起會玩什麼遊戲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2)欣賞故事課件

欣賞後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身上幹什麼呀?(給大樹爺爺撓癢癢)

大樹爺爺癢不癢?你怎麼知道的?學一學大樹爺爺大聲地笑起來?

(3)我也想玩撓癢癢的遊戲,你們會撓癢癢嗎?撓哪些地方會癢癢?(師幼之間,幼幼之間互相撓癢癢)

(評析:以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由毛毛蟲撓癢癢,給大樹爺爺帶來快樂,喚起幼兒情感共鳴,引申到我們也來撓癢癢。通過師生之間,同伴之間互相撓癢癢,在一種輕鬆愉悅地氛圍中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

2、學唱歌曲,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1)師:撓癢癢真開心,這裏還有一首撓癢癢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欣賞課件歌曲一次)

(2)提問:歌曲好聽嗎?(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相應要求:跟着音樂拍拍手,點點頭,再次欣賞歌曲)

(評析: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幼兒帶來了視聽的雙重體驗,配上拍拍手,點點頭等身體動作,幼兒對歌曲的內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師手指表演及範唱歌曲

師:剛纔我們聽到的歌曲名字叫“撓癢癢”,唱得是誰給誰撓癢癢?(毛毛蟲給大樹爺爺撓癢癢)瞧!毛毛蟲唱着歌爬出來啦!(用手部動作表現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即一根手指彎彎曲曲表現毛毛蟲爬出來,另一隻手張開五指表現大樹形象)

教師範唱第一、二樂句後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的哪裏停下來了?(樹腳下)

語言提示:毛毛蟲要從樹腳下往上爬,去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嘍!(範唱第三、四樂句)大樹爺爺笑得樹枝都抖起來,樹葉都抖落下來了,撓癢癢撓得真舒服呀!

師:我們的小手也來變條毛毛蟲,一邊唱歌一邊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好嗎?

(評析:手指遊戲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遊戲形式,教師範唱和示範性的手指遊戲,將幼兒帶入一個遊戲的情境中,激發起幼兒進一步活動的興趣和願望。)

(4) 引導幼兒帶着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動作

師:一條毛毛蟲唱着歌爬出來了。“大樹爺爺,我來啦!”,(邊唱邊表演手指遊戲)師:一條毛毛蟲又來了一條是幾條?兩條毛毛蟲撓癢癢一定更開心。

(三條,四條……,分別用不同數量的手指表現毛毛蟲爬行和撓癢癢動作)

(評析:手指遊戲的運用,增進了幼兒學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動參與性。幼兒在一條、兩條等多條毛毛蟲出來撓癢癢的手指遊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反覆表演和學唱歌曲,體驗到了歌唱活動的輕鬆和快樂。)

3、嘗試表演,體驗情境遊戲的快樂

(1)教師扮演毛毛蟲,請一幼兒扮演大樹,其他幼兒唱歌。

邊唱邊表演:第一、第二樂句毛毛蟲爬出來停在樹腳下;第三、第四樂句毛毛蟲撓大樹癢癢,幼兒發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師:誰願意來做大樹?做大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請部分幼兒做大樹,部分幼兒扮演毛毛蟲,聽歌曲錄音表演遊戲)

(3)全體幼兒一起參加遊戲。

(評析:從教師與個別幼兒的遊戲,到部分幼兒的參與,再到集體的共同遊戲,爲小班幼兒搭建了一個積極模仿、學習的平臺。其次,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遊戲,更主動更愉快。)

三、教學反思

活動生動有趣,層次清晰。教師在遵循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對活動進行設計和組織,創設輕鬆愉悅地心理環境和遊戲情境,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幼兒情緒愉悅,積極參與。其次,遊戲情境的創設,包括手指遊戲和情境表演遊戲。尤其是手指遊戲的創新運用,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在玩中學,手指動一動,唱一唱,體驗到歌唱活動的輕鬆和愉悅。 藝術活動的價值在於幼兒情感的體驗和創造性的表達。而幼兒的學習有個慢慢內化的過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必操之過急,應該給孩子留一些內化的時間,情緒到了幼兒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動評價

1、內容的適宜性

新《綱要》指出音樂相當於興奮的語言,它對年幼兒童具有愉悅的功能。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歌曲“撓癢癢” 旋律優美、內容簡單而富有情趣,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非常適合在小班幼兒中組織開展。

2、過程的趣味性

幼兒的生活即遊戲,幼兒的學習即遊戲。而小班幼兒又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知以具體形象爲主等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善於創設有趣的遊戲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師生之間互相撓癢癢體現一個“趣”字,手指遊戲學唱歌曲體現一個“趣”字,情景表演遊戲同樣體現一個“趣”字。

3、學習的主動性

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纔是有效地學習。活動過程中無論是寬鬆的心理環境還是有趣的遊戲情境的創設,都較好地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和願望。與此同時,在活動的最後一個遊戲環節中,幼兒通過向老師學,向同伴學,再到自主選擇角色進行表演遊戲,則體現了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方式。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

小班音樂活動敲敲奏奏

音樂活動:敲敲奏奏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出的各種拍打聲。

活動準備:

1、節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啓發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遊戲

*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啓發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幸福拍手歌》,並用身體動作和節拍表現

4、敲敲奏奏

*按教師提示的節拍嘗試敲擊節奏棒的各種方法

*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奏的變化

5、音樂遊戲 《 聽音學走路》:啓發幼兒注意傾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寶寶新村

[研究要點目標]: 1、學習在紙上畫好樓層後粘在盒子上,剪出門,從而做成一幢高樓。佈置寶寶新村,體會製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發展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高樓)裝飾過的一面背對幼兒,這是什麼?(紙盒)。它可以做什麼?老師用紙盒做了一幢什麼?它是怎樣的?

二、講解示範。

1、在白紙上畫上樓層、窗口、門。

2、在白紙背面塗少許漿糊,粘到紙盒較寬的一面,貼緊。

3、將多餘的紙修剪掉,並在底部剪出門。

三、幼兒製作。

用過漿糊後要手擦乾淨,剪門時要沿着的門的輪廓線進行。

四、講評。

1、將幼兒完成的樓房佈置成一個寶寶新村,在新村內放置玩具小車及花草。幼兒自由參觀,評評什麼樓房造得好。

2、幼兒自由交流、探討。

[研究結果]:

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動手動腦,基本能夠製作出不同的樓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門時有些困難,不過小朋友們都比較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