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五篇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五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螃蟹的特徵,欣賞歌曲,學習模仿表演歌曲。

2、通過討論以及欣賞歌表演,進一步感知理解歌曲內容,探索表演螃蟹橫着爬和甩不脫的動作。

3、對歌曲產生興趣,樂意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認識和經驗。

活動準備:

1、螃蟹頭飾一個。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歌曲《小手爬》,引出會爬的螃蟹。

(1)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表演唱《小手爬》。

(2)變換前奏的速度,引導幼兒隨着音樂快速或慢速邊唱歌邊表演。

(3)教師:除了我們的小手會爬,還有很多會爬的動物呢!聽!這是誰?

(4)教師念謎語兒歌《螃蟹》。

2、出示螃蟹頭飾,引導幼兒觀察螃蟹,瞭解螃蟹的特徵。

(1)教師:螃蟹是什麼樣子的?螃蟹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螃蟹身體的兩側有什麼?有幾個?帶領幼兒數一數螃蟹腳的數量。

(3)螃蟹身體的前面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4)教師:你知道螃蟹是怎麼樣行走的嗎?

(5)請個別幼兒上來模仿,全班幼兒練習橫着走路的動作。

3、欣賞歌表演《螃蟹歌》。

(1)教師戴上螃蟹頭飾,扮演螃蟹演唱歌曲。

(2)教師:歌裏說了些什麼?螃蟹是怎麼樣上坡和下坡的?

(3)教師:螃蟹用他的大鉗子夾住了什麼?螃蟹的鉗子夾得緊嗎?能把他甩掉嗎?

(4)讓幼兒學一學甩的動作。

4、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延長歌曲。

(2)提醒幼兒嘗試用雲南地方方言連貫演唱歌曲。

(3)引導幼兒模仿和誇張螃蟹的樣子,邊唱歌邊表演。教師這個紅點關注細節,例如:八隻腳張牙舞爪;橫着向左走,向右走;到處用鉗子夾人‘被夾痛,甩不掉的樣子。

5、播放多媒體音響視頻資料,讓幼兒感知地方音樂的特殊韻味。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留白的方法從舊圖書上剪取小動物的形象,掌握剪紙技巧,不把小動物剪壞。(把此目標作爲主要目標,提到前面來。)

2、初步瞭解禽類、獸類,學習準確區分禽類和獸類。

3、和老師一起裝飾牆飾,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

活動準備:

舊圖書上撕下來的小動物紙業,剪刀,雙面膠人手一份,準備好的牆飾。

活動過程:

  一、展示圖畫

師:(出示準備好的畫),小朋友們來看一下老師的這幅畫美不美啊?裏有什麼呀?(柵欄、屋子、河流、小樹林)這個呀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有很多小動物要搬到這裏來居住。現在小朋友們來把這些小動物請出來好嗎?

  二、學習用留白的方法從舊圖書上剪取小動物的形象

1、(出示建好的一隻小動物)觀察教師剪取的小動物形象。

小朋友們看一看老師手裏的這隻小動物是什麼呀?你們猜猜它是從哪裏來的呢?(紙上剪下來的)

2、教師示範剪取小動物形象,重點學習留白的剪取方法留白就是在邊上留一圈,要求孩子們看仔細。

師:小朋友們說對了,這個小動物正是老師從舊的圖書上剪下來的,我們來看看老師是怎麼剪得呢?(拿出一張有較大動物的示範)有的小動物有很多細細的毛和尾巴,我們剪得時候很容易剪壞,那怎麼辦呢?有一個好辦法能不剪壞他們,這個辦法就是剪得時候不要貼着線剪,要在線條旁邊流出一點點的距離,像老師這樣(邊說邊剪)還有呀小動物的身體圓圓的,我們剪得時候不能直直的剪,要沿着

(……)

3、交代剪取的注意事項。

①要正確安全使用剪刀。

②不能將小動物剪壞。

4、幼兒剪取,教師指導,要求每人剪取1-2個就可以

幼兒園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能運用感官比較三個以上物體的寬窄,知道物體寬窄的相對性。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難點:

比較三個以上物體的寬窄。

感知物體寬窄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1.兩條寬窄不同路的多媒體課件。

2.一條寬窄不一的小河多媒體課件。

3.兩條長短不同的紙片。

4.找圍巾的多媒體課件。

5.生活中寬窄物體的圖片。

教學方法和手段

1.談話討論法:通過課件“過小河”,引起幼兒思考,發現物體具有相對性。

2.操作法:幼兒通過操作,發現物體之間的關聯,引導幼兒發現辨別物體的寬窄。

3.觀察比較法: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原來寬窄的東西放在一起比可能會變成窄的,發現寬窄的相對性。

教學流程:

1遊戲引入,激發興趣

此環節爲活動的前奏,以遊戲找路情境導入,建立初步的寬窄概念,重在激發幼兒融入遊戲情境,讓幼兒通過目測的方法發現物體的寬窄,學習正確的表述詞。

2親身體驗、探究新知

第一環節:過小河,目測、身體動作來理解寬窄的相對性;通過架橋。

第二環節:架橋

在合作遊戲中感知寬窄的可變性。

第三環節:找圍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寬的最窄的,感知物體寬窄的相對性。突破本活動的重難點。

3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在生活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激發興趣

(遊戲:找路遊戲情境導入,建立初步的寬窄概念)

1.接到紅果果綠泡泡的邀請函,通往紅果果綠泡泡家要選擇一條寬寬的路

師:紅果果綠泡泡邀請我們去他們家玩,你們想去嗎?

師扮演紅果果和綠泡泡:“親愛的小朋友,我們是你們的好朋友紅果果和綠泡泡,今天邀請你們到我家玩,到我們家有兩條路,一條寬寬的,一條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條窄路堵車了,所以要走寬寬的那條,歡迎你們喲!”

2.帶領幼兒來到活動場地

師:到紅果果和綠泡泡家該走哪條呢?爲什麼?

師:小朋友,這兩條路就是去紅果果和綠泡泡家的路,可是該走哪條路呢?

幼:走這條。

師:爲什麼?

幼:這條路寬,那條路窄。

幼:老師,走這條。

師:爲什麼?

幼:那條窄路堵車了不能走,只能走寬寬的那條。

師:小朋友可真聰明,都能找出去紅果果和綠泡泡家的路,知道這條路寬,那條路窄。

(啓發幼兒通過目測的方法,發現兩條路的寬窄,學習用“寬窄”正確表述

【此環節爲活動的前奏,重在激發幼兒融入遊戲情境,讓幼兒通過目測的方法發現物體的寬窄,學習正確的表述詞】

二、親身體驗探究新知

第一環節:過小河通過目測、身體動作來理解寬窄的相對性

1.帶領幼兒通過寬寬的路,一條河擋住去路

再次讀紅果果綠泡泡的信:“在我家門前有條河,小馬說很窄,松鼠說很寬,到底寬還是窄呢?你們去試試吧!

2.組織討論:到底小馬和松鼠誰說的對呢?你認爲小河是寬是窄呢?爲什麼?

師:到底小馬和小松鼠誰說的對呢?

幼:小馬說的對。

幼:小松鼠說的對。

幼:小松鼠說的對。

師:你認爲小河是寬還是窄呢?

幼:寬。

師:爲什麼呀?

幼:我跳不過去。

幼:很窄。

師:爲什麼呢?

幼:我這樣就跨過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過去。

【談話討論法,引起幼兒思考,發現物體具有相對性】

3.師:你是從哪裏通過的?

幼:這裏通過的。

幼:我從這裏通過的。

師:這條小河哪裏寬一些哪裏窄一些呢?

幼:這裏寬一些。

幼:這裏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導幼兒發現小河的寬窄不同,爲下一步感知寬窄的可變性做鋪墊)

第二環節:架橋合作遊戲中感知寬窄的可變性

1.師:一定有許多小動物向小松鼠一樣感覺小河太寬,過不了河,我們爲他們搭座橋吧。

幼:好!

2.幼兒選擇紙板架橋,通過操作發現紙板的長短和河面的寬窄有關

師:現在小朋友拿上紙板架橋吧!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小朋友可真能幹,能把長紙條架到寬河面上,短紙條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物體之間的關聯】

3.師:“橋架好了,我們試試吧,”幼兒走過窄窄的橋,體驗窄的東西有一種緊縮感

4.師:“橋面很窄,會很危險,怎樣把橋面變寬呢?”啓發幼兒通過合作組合,將窄的變成寬的

【合作遊戲法,感知寬窄的可變性】

第三環節:找圍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寬的最窄的,感知物體寬窄的相對性。

1.設置問題:紅果果想要最寬的圍巾,綠泡泡想要最窄的圍巾,請把寬的送給紅果果窄的送給綠泡泡

2.幼兒操作,比較三條圍巾的寬窄,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師:你怎麼比的?

幼:我看見這條就寬。

幼:我把圍巾摞在一起,看見它是最寬的。

師:你的這個辦法可真好!

3.解決幼兒操作中出現得問題:

預設:(1)幼兒通過目測選出最寬的,但不一定能發現三個物體間的細小差別。

(2)幼兒通過比較產生,但比的方法有問題,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決:你是怎麼發現的?比的時候應該怎麼比呢?

【操作法,引導幼兒發現辨別物體的寬窄,除了用觀察法,還可以運用對應比較的辦法】

1.師:我們都把自己認爲寬的送給了紅果果,現在紅果果的圍巾都是寬的嗎

【再次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原來寬的東西放在一起比可能會變成窄的,此環節爲解決目標難點的重要環節,讓幼兒在反覆的比較中發現寬窄的相對性。】

2.師: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視幼兒能力改作幼兒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三、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找出生活中用寬窄比較的物體,並比較它們的寬窄。

此環節作爲延伸活動進行。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結合不同動物的局部特徵及其習性,嘗試創造性地建造不同的動物房屋。

2、體驗共建動物新家,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森林背景圖、老虎的家、紙,勾線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參觀動物新家——觀察、交流動物新家的特徵

森林裏的動物朋友們準備造新房了,有一個動物已經造好了房子,出示老虎新家的圖片●請你們猜猜這可能是哪個動物的新家呢?(老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房子上面有王字)小結:老虎把自己頭上的王字、斑紋變成了房子上的裝飾,我們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老虎的家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以情景導入,激發興趣,通過出示老虎新家的圖片,幼兒觀察猜測,瞭解到動物新家的某一部分是從動物身上的某一特徵演變而來的。】

二、給動物造新房——利用不同的動物局部特徵及其習性,創造性的設計不同動物的房屋

出示各類動物的圖片過渡語:老虎有了自己的新家,其他的動物朋友們也要造新房,邀請我們幫它們設計新家;●你想幫哪位動物朋友設計新家,怎麼設計呢(幼兒思考並討論)(幼兒說到的動物可以逐一出示動物圖片,給幼兒一些借鑑)小結:原來動物身上的花紋、身體的部位、喜歡吃的食物都可以成爲新家的設計,這樣動物朋友不會搞錯自己的家了,真特別的'房子呀!

幼兒創造,教師巡迴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根據不同動物的局部特徵以及動物的習性進行設計。

2、觀察幼兒能否結合動物的局部特徵創造性的裝飾房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討論交流給哪個動物設計房子,怎麼設計,這些是建立在幼兒對於各類動物瞭解的基礎上的;幼兒再結合對於一些動物的局部特徵及習性進行創造性的設計。】

三、動物的新家——分享交流、體驗成功●動物的新家造好了,猜猜看這些都是哪些動物的新家呢?爲什麼?

小結:今天動物朋友們都住進了你們設計的新家了,它們的房子可都不一樣哦,新家漂亮又寬敞,住在裏面可舒服啦!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分享,幼兒能夠了解更多創造的好方法,成功的體驗更加深刻,同時強化其後續的創作願望。】

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爲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玩色的樂趣,產生探索的欲塑。

2.進行三種顏色的分類,感知顏色的變化。

3.培養探索瓶子的興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透明飲料瓶若干個,三種顏色與幼兒同數的圓形標籤、紅、黃、藍三色的標誌牌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逛超市,激發幼兒興趣,發現不同顏色的飲料

讓幼兒觀看逛超市視頻,並引導幼兒觀察各種飲料,說說對飲料的認識及瞭解。(如:顏色)

師:“小朋友都看到什麼飲料了?他們都是什麼顏色的?”(幼兒自由回答)

二、觀察、探索瓶子的祕密:發現瓶子水都是透明無色的。

1.導人:“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的可是神奇的瓶寶寶。(揭開遮布)這些瓶寶寶怎麼神奇呢?今天他們有一個特殊的本領——會變魔術!”小朋友想不想看它表演魔術呀!

2.觀察瓶子

“那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小魔術師,看看它們是什麼樣子的?”(都是透明的,無色的。)教師要做準確概括。

三、變魔術——發現祕密,激發探索慾望。

過渡:“瓶寶寶準備變魔術了,它想請幾位小朋友跟它一起變,誰願意和它一起表演呀!”

1.瓶寶寶要求大家和它一起跳舞

“拿好你的瓶寶寶,音樂響起,讓我們和瓶寶寶一起跳個舞吧。”(要求:1、瓶子必須晃動起來。2、音樂停止你和你的瓶寶寶一定停下來)

2.觀察結果,找變化

(1)“小朋友瓶寶寶他們表演的這個魔術好不好呀?”(注意讓孩子自己說出變顏色了。)

(2)“它今天表演的是個什麼魔術呀?(變顏色了)那咱們來看看瓶子裏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感到很奇怪。)

幼兒討論:瓶寶寶裏的水爲什麼會變顏色呢?”

四、玩變色遊戲,進行顏色分類。

過渡:“激發幼兒一起變魔術的興趣”

1.一起變魔術

“準備好,瓶寶寶要跟大家一起跳舞了。

(音樂停止)“你們發現了什麼?你的瓶寶寶變成了什麼顏色?”

2、顏色分類

遊戲:《找朋友》(紅、黃、藍分類)

3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

“小朋友這個魔術是怎麼變成的?爲什麼我們的瓶寶寶變出好看的顏色了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你的瓶子裏到底有什麼祕密呀?”(可以引導幼兒擰開瓶蓋看一看,原來祕密在這兒呢。)

小結:瓶子裏水的顏色和瓶蓋裏顏料的顏色是一樣的。

(4)(神祕一點)“噓!我的瓶寶寶在和我說話呢,那麼先請小朋友把你的瓶蓋擰緊,聽一聽他在說什麼?

五、再變顏色,揭示祕密。

1.老師換瓶蓋變色。

“瓶寶寶剛纔給我們變了個魔術,它還想給大家變個魔術!”

2.小朋友換瓶蓋變魔術。

遊戲:找朋友

遊戲規則:(1)不同顏色的兩個小朋友面對面的站在一起。

(2)換瓶蓋,變魔術;

引導:“原來是什麼顏色的?現在變成什麼顏色了?”兩三名幼兒說。

3、再一次分類

遊戲《找朋友》

小結:“噢,不同的顏色碰到一起,就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紅+黃=橘黃色;黃+藍=綠色;藍+紅=紫色。

“小朋友今天和瓶寶寶學會了變魔術,大家想不想給其他班的小朋友表演一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