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範文錦集七篇

實用的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範文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範文錦集七篇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比5少的數量,理解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引導幼兒積極的與材料互動,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學具:空塑料瓶若干、花生若干、1-6不同數量的食物紙條一份、1-6數字人手一份。1-5的水果卡片若干。

教具:1-5的數字卡、5只小白兔的動物瓶、1-5的動物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字卡、動物卡和幼兒進行問答遊戲。師:嘿嘿,我的火車幾點開?(隨機出示5以內的數字卡)。幼:嘿嘿,我的火車×點開。師:嘿嘿,來了幾位小客人?(隨機出示5以內的動物卡)。幼:嘿嘿,來了×位小客人。以次來引起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師:火車開到了動物瓶城。(出示動物瓶)看到漂亮的動物瓶,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幾隻小白兔?5只小白兔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幼兒答數,教師操作)。

小結:5只小白兔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2、請小朋友一起來製作動物瓶,要求是製作比5只小動物少的動物瓶。幼兒操作後講述動物瓶上有幾隻小動物。小結:比5只小動物少的有4只、3只、2只、1只。

3、現在請小朋友爲自己的動物瓶粘貼上門牌號,要求門牌號的數字是與動物瓶上的小動物一樣多。幼兒操作好講述門牌號是幾,爲什麼?小結:比5少的數有4、3、2、1。

4、小朋友們製作的動物瓶太漂亮了,有一些花生寶寶也想住

進去,現在請小朋友送花生寶寶進家,要求數量是與動物瓶上的動物一樣多。

5、小朋友老師還要請你們幫個忙,這裏有一些不同數量的水果,請大家分別放在等於5和比5少的家裏。幼兒操作,教師講評。

6、遊戲:開火車請幼兒拿比5少的數字做車票排隊上車。(請幼兒說說車票上的數字是幾,爲什麼可以上車?)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2

  活動設計意圖:

上一階段,幼兒已用蠟筆進行過塗色與畫線條的練習,對美術活動已產生了較濃的興趣。現在,幼兒又對鄰班的滾珠畫感到新奇,因此而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圓珠滾畫的方法,學會用滾畫裝飾衣服,並從中感受色彩美。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欣賞洋娃娃鮮豔的衣服,感受其豐富的顏色。

2、每組一套水粉顏料(紅、黃、欄、綠、紫),玻璃彈球,棉籤,托盤,剪好的紙衣服、裙子或褲子足量。

  活動過程:

1、出示紙衣服,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

師:“小朋友看老師手裏拿着什麼?”

“這是娃娃的衣服,它漂亮嗎?”

“如果我在這件衣服上添點小花會不會更漂亮呢?”

“老師今天請來了小彈珠幫忙,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樣讓衣服變得漂亮的。”

2、教師示範講解滾畫的方法與要求。

(1)引導幼兒觀察作畫材料,向他們介紹其名稱。

(2)教師請幼兒把玻璃彈球放在托盤裏。左右傾斜托盤,觀察玻璃彈球會怎樣。

(3)教師用棉籤給彈球塗上顏色,問:“現在塗上顏色的小彈球在托盤裏滾來滾去會怎樣?”

教師任意上下左右傾斜托盤,讓幼兒欣賞彈球滾動時在紙衣服上形成的圖案。

(4)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先把紙衣服放在托盤裏,玻璃彈球放在托盤的邊角上,然後用棉籤蘸點自己想要的顏色點在玻璃彈球上,再讓這個彈球在托盤裏滾動,把顏色都滾在衣服上。玻璃彈球如果滾不出顏色了,可以拿起來再蘸一種顏色繼續滾。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要求幼兒用手搖晃托盤時不要過猛,以免把彈球晃到托盤外面。

(2)提醒幼兒要將彈球上的顏色用完才能塗上另一種顏色。

(3)要求幼兒用完彈球后要放回原處。

(4)鼓勵幼兒儘量嘗試多種顏色,從中感受各種色彩的美。

(5)幫助操作能力較弱的幼兒一起製作。

4、展示幼兒作品,欣賞評價。

(1)教師出示用不同色彩滾出的衣服,讓幼兒欣賞、感受色彩搭配、深淺變化給人帶來的視覺美。

(2)表揚積極作畫,態度認真的小朋友。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3

追泡泡

活動目標:

1. 通過抓、拍泡泡,學習朝着目標走和跑。

2. 積極參與戶外遊戲,在活動中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吹泡泡工具。

活動過程:

1. 帶領幼兒來到戶外安全、平坦的場地上。

2. 出示吹泡泡工具,引起幼兒興趣。

3. 簡要說明遊戲的玩法,提出追泡泡過程中應注意的幾點要求。

4. 教師吹泡泡,幼兒追泡泡。

5. 鼓勵幼兒用手抓泡泡,拍泡泡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4

抱抱寶寶

活動目標:

1. 願意親近老師,喜歡和老師一起做遊戲。

2. 能安靜地聽老師念兒歌,初步理解兒歌的意思。

活動過程:

1. 和幼兒圍坐成圈,一起拍手。

2. 站在圓圈中間邊念兒歌邊做誇張的'動作。

讓我閉上眼睛(用雙手遮住眼睛),

伸出雙手摸一摸,

這邊摸摸(朝左邊摸),那邊摸摸(朝右邊摸),

前面摸摸,後面摸摸。

呦——摸到一個寶寶!

讓我好好抱一抱(抱着孩子轉一圈)。

3. 反覆念兒歌並擁抱每一個孩子。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5

開心氣球

活動目標:

1. 樂意上幼兒園。

2. 能態度大方地接受小禮物,並學說“謝謝”。

活動準備:

1. 貼上五官的開心大氣球一隻。

2. 彩色氣球若干,棉線一團。

3. 簡易充氣筒一隻。

活動過程:

1. 出示開心大氣球,引起幼兒注意,調動幼兒情緒。

2. 簡單小結開學以後的情況,並告訴幼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孩子都能得到一個開心氣球。

3. 一邊打氣,一邊給幼兒念有關兒歌。

4. 把充好的氣球,一一送給幼兒,引導幼兒學說“謝謝”。

5. 鼓勵幼兒每天都做開心寶寶。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範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麼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麼辦呢?

2、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麼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範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並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啓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麼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麼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三)小班計算活動:“1”和“許多”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遊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ji人手一隻,套蛋人手一隻(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遊戲——〉師生討論——〉集體遊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ji來了)。

出示小ji:師:有多少小ji?(許多小ji)想不想和小ji做遊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隻小ji做遊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ji媽媽)ji媽媽要讓ji寶寶回來(幼兒送小ji回家,放進筐裏)

剛纔家裏沒有小ji,現在怎麼了?(許多小ji)

師:ji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ji生蛋的遊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麼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遊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裏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ji,真能幹,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遊戲)

師:剛纔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ji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纔籮筐裏沒有蛋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遊戲。

評析: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如:老師採用了“和小ji做朋友”、“幫ji媽媽撿蛋”、“小母ji生蛋”這三個情景遊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並通過反覆的遊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

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幼兒園教學教案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兒歌,並嘗試替換關心媽媽的辦法創編兒歌。

2.大膽地運用清楚、完整的語言講述媽媽的好。

3.感受兒歌所表達的對媽媽的愛,進一步激發關心媽媽的情感。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與兒歌相關的圖片:寶寶幫媽媽捶背、端茶和親吻媽媽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的好媽媽。

1.教師:你們喜歡媽媽嗎?爲什麼?

2.教師:媽媽這麼愛你,你想對媽媽說什麼?應該怎樣愛媽媽呢?

二、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

1.教師:有一首兒歌表達了寶寶對媽媽的愛,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兒歌裏是怎麼說的?

2.傾聽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3.圍繞兒歌內容進行交流,理解兒歌。

4.在圖片的提示下學習朗誦兒歌。

5.去除圖片,邊表演動作邊進行朗誦。

三、創編兒歌。

教師:除了幫媽媽捶背、端茶和親吻媽媽,我們還可以爲媽媽做什麼呢?把他們編進兒歌裏吧!

小百科:在許多語言中都會將自己所屬的事物以“母”稱之,例如將自己的祖國稱爲母親,畢業的學校稱爲母校,出生成長所學的第一種語言爲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