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1

進入識字階段已經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了,對於識字教學的思考,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聽取了各位老師前輩們的建議,一直以來,在識字上均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讀環節中,當孩子進行初讀反饋、逐段讀好課文後,我再提取該部分課文裏出現的生字,正音,記形,逐個識記。

通過教學實踐,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

1、識字不夠有側重,幾乎是字字落實,用力均勻。

2、儘管聽取了師傅和陳老師等幾位前輩的探討,初步得知了隨文識字的基本操作步驟,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初讀後還是“正音、記形、運用”一股腦兒同時進行,沒有分散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個人認爲,這也可以算是沒有側重的體現吧。

3、識字教學花費時間較長,一般都要花費一個課時的時間來進行這一環節。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識字興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調動起來。在最近的教學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識字教學環節,力求能逐漸改善我的教學行爲,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比尾巴》這篇課文之前,我對該課的生字進行了分析。這篇課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裏面的主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而本課要求識記的12個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與小動物有關,藏在這幾個小動物的名字裏面。根據這一特點,我捨棄了一直以來沿用的“初讀檢查時識記生字”的操作,將這幾個生字放在了初讀之前,與導入環節進行有機結合。

在導入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動物在森林王國裏參加比賽的情境,然後,有目的、有側重的逐個請出這些帶有生字的參賽小動物,“邀請”的方式也十分與衆不同—— “猜謎語”,利用這一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每請出一位動物朋友,便出示該動物的圖片,就讓孩子們記一記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對本字進行識記。

儘管識記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異,都是正音、記形,再適當的組詞運用,但是不難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都比較高漲,由於創設的識字情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孩子們樂於接受,在孩子們自主識記字形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感覺舉手的孩子多了,積極思考的孩子多了,這顯然都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正面作用。

輕鬆愉快的識字情境,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使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

二、字不離詞,提高識記效果

低段識字教學提倡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能進一步提高識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我是先以詞語的形式,出示動物的名稱,再對裏面的生字進行識記,這樣,讓每一個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個確定的語境,如公雞的“公”,松鼠的“鬆”等字。從孩子們課後的生字過關率來看,這樣進行的識字教學,效果要比初讀完課文後再提取出單個的生字讓學生識記更好一些。

始終覺得,生字的識記要和字義的理解聯繫起來,只有理解了字義,生字才能記的更加牢固,不至於“回生”。很多生字單個出現時,由於沒有具體的語境,語義不甚明確,孩子們對字義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導致識記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將生字放入詞語中,尤其是這類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詞語,也無需教師過多解釋,孩子讀着讀着便能理解詞義,然後以詞帶字,建立起語義的聯繫,有助孩子提高識記效果。

本次的識字教學權作一次識字教學的新嘗試,不過也僅僅只是教學形式上的轉變,在識字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上,仍然是引導學生從正音、記形再至組詞運用,沒有太大的變化,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和識字的側重點上這一塊還需多摸索多探究。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2

在孩子眼中,動物是他們的最愛。《比尾巴》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髮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範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後,請個別同學採用問答形式來讀,並請個別學生來表演着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着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我認爲在低年級,只要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趣”字,無論什麼課,在指導孩子朗讀上,只要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他們,朗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一、以生爲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並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裏,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爲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爲主人,投入學習。在本課中,我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並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而後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並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後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着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並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鬆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着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三、教師要捧着一顆愛心,帶着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着以人爲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課中,我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於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着童趣,充滿着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節。

如果每個教師都捧着一顆愛心,帶着一顆童心,喚起兒童個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在語文的大課堂裏幸福成長。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3

《比尾巴》這篇課文以問答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表達,使人讀來朗朗上口。在兩組一問一答的課文編排中,既要學習其中的十多個生字,又要掌握動物尾巴的特點,還要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好問與答的句式。這是我選定課文後的設定的簡單又明瞭的目標。

一年級的孩子純真可愛,個性明顯,上課時的一切好習慣都在逐漸養成中,課堂紀律的維護,傾聽習慣的培養,發言習慣的鞏固等等,都要花上一定的時間,要在課堂上變着花樣反覆強調,才能讓這些個好奇寶寶安靜地上好40分鐘的課,學到這40分鐘當中該學到的知識。同時,上課的內容主要以識字寫字爲主,而識字寫字又是相對枯燥的教學內容,怎樣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紮紮實實識字寫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

課上通過猜一猜動物謎語等方式引出文中的幾種小動物。入情入境,請孩子們來當這次比尾巴大賽的裁判員,宣佈比賽的項目,同時提醒孩子們裁判員說話應該大聲流利,這既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又明確了讀文說話的要求,一舉兩得。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孩子們運用豐富的識字方法隨文識字。當然,爲了活躍氣氛,還請孩子們上臺貼一貼,噹噹小老師,男生女生比一比,小組賽一賽等多種形式融合在教學活動中。

這節課的成功更讓我明白,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多麼重要,沒有平時的點滴積累,就不能運籌帷幄,沒有熱情和興趣的陪伴,就沒有駛向前方的動力。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4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爲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孩子們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準備了很多圖片。讓學生說的同時隨機出示6張詞卡:公雞、鴨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與動物打招呼中,把字寶寶送到小動物的手裏的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與生字見了第一次面。孩子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暢暢而談這三個小動物的模樣,結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學生字長、短、把。輕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識字任務。隨後,我設計了兩道關口:識字挑戰與朗讀課文挑戰。孩子要讀的慾望強烈。爲了朗讀好,理所當然得接受第一個挑戰:識字——比比誰的記性好,識字本領大。一年級的孩子們好表現,一見要挑戰,要展示自己的聰明,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維活躍,同桌合作想辦法記字效率也會高。字寶寶裝進了記憶寶庫,可是它調皮地躲進了課文中,你能響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嗎?孩子們快樂地模仿朗讀。在多形式地比賽朗讀中,孩子們自我評議、合作糾正,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然後我引導孩子從讀中體會,讀後談談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長得啥模樣。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

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爲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麼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着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後,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5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爲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裏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後,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裏學會的?怎麼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爲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爲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大森林裏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我,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不足及改進措施:

1、課文中“一”字,我說成是多音字,這個應該是“一”的變調,所以在表述上應該注意。

2、“誰”的讀音我給學生糾正了,但是我自己又有口誤讀錯了,有待改進。

3、感覺課程的設計還是欠缺孩子們的特點。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7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極富童趣的一篇文章,課文主角是動物。動物是一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我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也希望以動物爲接入點引導學生。動物在森林裏開展森林比尾巴大賽爲主要的背景進行展開這一節課。整節課以比尾巴大賽爲主要場景貫穿,讓學生們從玩中學,體會學習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另外準備了動物圖片,獎牌圖片,以起到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這樣一個目的。但是在上課的實際過程中。學生朗讀部分過少是我的一個缺失,我更多的關注了課堂的教學環節,還沒有關注學生本身。

在教學環節,知識點的內容傳授上,雖然有講到,但是並沒有練習到位,這一點的原因在於課堂把握時間不到位。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會更注意這一點,重視學生們練讀,並採用多種形式練習熟悉課文書本,並且在指導書寫的過程要更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能“握着學生的手一筆一筆教着寫”,而是要做到教會學生觀察字形筆畫特點,讓他們自己通過自己練習,有問題時再給予指導,提高學生學寫生字的積極性及書寫技巧。自身方面也要更加相信學生能力,在課堂語言的發揮上更加簡練,不絮叨。當然把控課堂節奏上還要再多多進行練習,教師主導的課堂,課堂節奏,課堂效率也會更好一些。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多看多練課堂教學環節,使課堂環節爛熟於心,掌握上課進程,這樣才更有時間和餘地來關注學生。一堂課結束,更讓我想到之後每一節課我的關注點,在關注學生的問題上,課堂上要關注到學生的聽說讀寫練,每節課根據課堂授業內容的不同,我們關注的重點也不一樣,一年級學生重點在識字,老師的教是一方面,但是學生們的聽是更重要的一個部分,聽在每節課都是非常重要的。着重訓練學生聽,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聽讀遊戲,平常練習多進行聽寫練習,在不聽時採取一定的批評懲罰措施,在聽時採取對應的激勵獎勵方法。以此提高學生聽的效率。讀在練習時可以多采用男女賽讀,比拼的形式。

學生在主觀意見表達上有一些不周正,在之後的課堂上要加強學生表達的機會。在評價語言上需要在加強學習,比如“.敢說,就表示戰勝自我。”“你回答問題又完整又好聽。”“我知道你心裏明白了,可就是語言還沒組織好,請你坐下再考慮一下。”在課堂評價的時候學生的時候更注意語言的合理性,連貫性。在今後的課堂中熟練運用,使得課堂氛圍上升,課堂節奏連貫,課堂效率提升。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8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裏,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爲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一、激興趣,讓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學語言。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遊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髮”;“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譁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遊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於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二、多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中學語言。

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求統一,讓學生在高效整合中學語言。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爲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麼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着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後,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經歷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時,通過拓展練說、模仿寫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共振。

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着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9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趣味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主角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衆,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簡便、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此刻,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着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上場了以後,因爲孩子們都十分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立刻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樣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資料,也爲深入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此刻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麼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我的尾巴。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麼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可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能夠捲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麼樣的特點,那裏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十分成功。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此刻孩子們的面前,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纔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十分有情趣。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10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進取性。它以一問一答、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歌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爲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孩子們瞭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就引入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請幼兒猜猜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教師,很想明白答案。

爲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創造本事和思維本事,在最終拓展知識仿編兒歌中,兒歌的句式往往能夠舉一反三,遷移適用。在學完兒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鼠、燕子、金魚、馬、豹子),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幼兒創編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詩歌中的樣式編兒歌。這種創編,不僅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本事,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11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瞭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

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趣味,會背之後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所以,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明白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貌,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

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藉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十分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閱讀教學不應當只想到閱讀課文,應當更多地爲學生供給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着比較尾巴喜悅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教師也爲此獲得了更多地信息和滿足。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12

1、基礎目標待強化,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

本文要學習12個二會字,能夠說是比較多的,可是,在這篇文章中,一些生字包含在動物名字中,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愉快學習,學生們在欣賞動物圖的過程中簡便學習“鴨、公、猴、鬆、鼠”等字。

2、情景創設生動趣味。

研究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堂極忌沉悶、單調,所以我注重情景創設,讓學生有如身處其中,在愉快中學習。

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兩個課時)的整體情景創設爲在動物園裏觀看比尾巴大賽,把所有要學習的知識納入其中,如:第二課時中複習二會字環節,我就說是唐老鴨想來看比賽,但不認識路,要同學們給它帶路,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性。

在本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整個教學情境創設爲一條完整的線索,這條線索貫穿其中,構成一個完整而趣味的故事。如此一來,教學中,就有如在講故事,講者和聽着都娛樂其中,課堂氣氛活躍、趣味。

3.、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我運用了齊讀、男女分主角讀、範讀、、同桌練習等方式,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本事。根據本文的特點,我特意讓帶領學生一邊朗誦,一邊做動作,極力構成在遊戲中學習的氣氛。在課文朗誦環節,學生們熱情高漲,一個個都全身投入的邊讀邊舞,一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把全文背誦下來,收穫不錯的效果。可是這兒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異常留意學生的動向,避免有些學生在後面開小差。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13

從備課到上課,我始終抓住兩個重點:

其一、認識《比尾巴》中的生字;

其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讓學生體現出他的自信。

與原先的教材相比,此刻使用的課改教材中的識字量要大了許多,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教師來說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就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牽着他的鼻子走,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了識字的興趣。經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學生僅有切實地參與進課堂,學得活,學得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在平時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爲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上,教師的確應當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忙學生複習鞏固,既能加強記憶,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活躍了課堂氣氛。實踐證明,在遊戲中識字、記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學生學得簡便,潛力得到了發掘,教師也教得帶勁,何樂而不爲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學生主動地去學。從識字到朗讀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學生來參與,如果學生從頭至尾,縮手縮腳,畏首畏尾,那麼這堂課無疑是失敗的。在當小教師,小評委朗讀明星的過程,我很高興的看到學生們高高地舉起手,眼中充滿着期待,期望教師能給自我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他們不僅僅渴望得到教師的讚揚,更願意贏得同伴的認可。如果沒有強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們,教學效果肯定會差很多。在學習中,他們不單做到自我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師生間的'配合,又有同伴間的一問一答,在這個過程,需要每個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僅僅關係到個人,更關係到同桌,小組,全班。僅有每個人都充滿自信地應對每一個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殿堂也是學生們施展各自才華的大舞臺。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須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在教學生字時,還應注意每個字要有側重點,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學是還要加強義的學習,並能適當地加以擴展,而不是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同時,在課堂上還要多激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尤其期望能得到別人的讚許,這往往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所以以後,千萬不能吝嗇表揚。在上課時,應變本事還不夠敏捷,尤其,當學生的回答沒有到達預期目標時,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循善誘,共同找到正確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以上這些不足處,僅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我更有信心!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14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作爲第一課時的資料,並以趣味性爲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遊戲環節。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遊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教師的意見後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冗餘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盃等遊戲環節,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當這樣的增改應當是可取的,可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此刻“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於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麼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經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說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經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唸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適宜的資料,百度也僅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說“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夢想。而在隨後的評課中,孔教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我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經過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於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瞭解,有的漢字我們能夠“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並識記漢字,而對於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樣讓孩子明白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立一個情境,經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