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借生日》教學反思參考模板

《借生日》教學反思參考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借生日》教學反思1

《借生日》教學反思參考模板

在孩子們朗讀過幾遍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我問孩子們:“媽媽真的把生日忘記了嗎?”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沒有!”“那媽媽爲什麼不過生日?”這一下孩子們說不出來了,於是我就讓孩子們談一談平時自己觀察到的媽媽在家裏如何的辛苦和對自己的關心,於是有的孩子說:“媽媽每天照顧我們一家很辛苦,要做很多的家務。”有的說:“我的媽媽每天要上班,回來還要輔導我寫作業,很辛苦!”“媽媽不是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媽媽很忙,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們!”“真對,你談的真好!”我馬上肯定孩子們的這個想法。於是我又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第二個問題上:“小云爲什麼把生日借給媽媽?”並以此展開小組討論。孩子們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愛媽媽”“小云關心媽媽”……“那我們呢?”我因勢利導,孩子們脫口而出:“我們也要愛媽媽!”“怎麼去愛呢?是不是隻有借生日這一種表達方式呢?”我又引導到。這時孩子們發言更積極了:“我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讓媽媽歇一歇。”有的說:“我要學乖一些,不讓媽媽再爲我操心。”還有的說:“我要自己做作業,讓媽媽可以休息一會兒。”還有的說:“媽媽生日的時候我要送給媽媽一件生日禮物。”、“我要對爸爸媽媽說:‘我愛你!’”……從孩子們此起彼伏的回答中,我終於使他們知道了愛,把愛的種子撒播在了他們的心靈深處,這不正是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所在嗎?

媽媽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

  《借生日》教學反思2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發生濃厚興趣,就會產生求知慾,注意力高度集中,整節課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特點是好動,當然也沒有耐性了,不管教師講得怎樣津津有味,沒幾個學生聽講專心,課堂氛圍很難和諧、融洽。所以教學方法更應靈活多樣的。我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不聽講時,我們該怎麼辦?今天,一節語文課算是解決了長期困擾我的問題。

星期一第一節課,我和往常一樣走入教室。在黑板上寫下了今天要學的課題:《借生日》。“齊讀課題!”“借--生--日!”還是老樣子。以往的經驗提醒我,批評肯定無效。稍作思考,我誠懇地說:“同學們讀的聲音響亮,讀音很準!能讀得乾脆些嗎?”很多同學對老師這種本應批評反而卻大大讚賞的態度感到意外,但看到老師期盼的目光後,精神爲之一振,不自覺挺起了胸,仰起了頭,精神頭十足。我心中一喜,奏效了。“借生日”“大家讀得太棒了!”我由衷地爲同學們精彩的齊讀伸出大拇指。“讀了課題,你的心中是否產生了小問號?”只見一隻只小手踊躍地舉了起來,和往日的課堂明顯不同。“生日還能借嗎?”安佰旭第一個發言。“你真是個有心的孩子!”我很爲這個平時做事馬虎的孩子今天的表現而高興。“誰借給誰生日?怎麼借的呢?”喲!胡涵一口氣提了這麼多的問題,“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真爲你高興!”我不失時機地表揚,只見他自信地衝周圍的同學笑了笑。“這借出去的生日是怎麼過的呢?”安心這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可真是一問驚人,“你是個會鑽研的孩子,一問道出了課文真諦!”我摸着他的頭,由衷地稱讚。他靦腆地笑了笑,但我從他的微笑中看出他心中自豪、激動。此時,教室質疑氣氛異常濃烈,學生學習積極性極度高漲,我趁熱打鐵,“那同學們趕快讀書,去探尋小問號的答案。”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一邊讀書,一邊圈畫,一邊不時同桌間交流、討論,不到半節課,預想目標都完成了。沒想到這節課的效果這樣好,自己沒費多少口舌,學生通過質疑、釋疑輕鬆地完成了任務。課後,慢慢想來,得出如啓示:

1.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答爲主”的教學方式和以“學問爲主”的教學方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現出來的觀念不同,課堂效率也不同。本節課中我多采用肯定激勵的語言來欣賞學生,讓學生產生自信,不斷自強,追求完美,同時也發現自己高尚起來,心胸開闊起來,真是一舉兩得。

2.學會賞識學習。俗話說:“十個人中,有九個愛聽好的。”這裏的好,也就是對其的肯定、表揚,當然我們的教育主體——學生更是不例外。

在啓示的同時,也有兩點思考:

1.提問題的深入。事後再深一步想想:很多學生因爲早就拿到了課本,所以課堂上肯定不是第一次見到課文。那麼,他們提出的這些問題很多就是假問題了。他們提的這些問題自己就能解答。之所以現在當衆問出來是爲了讓老師和同學看看自己也會提問題。作爲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的起點,就應該對問題加以篩選,剔除假問題。只要這麼做上幾次,學生自然就不會問些淺層次的問題,而把目標指向真正不理解的東西了。

2. 讓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什麼之中呢?

前幾年暢銷的美國研究快速學習法的教育學博士珍妮特-沃斯的著作《學習的革命》中提到“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謝。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麼是真理和公正。

教師的語言不光是傳遞知識,對於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激勵語言是他們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是他們學習動力的橋樑,也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習慣的紐帶。鼓勵的語言,生動的語言,恰當的語言,所體現的就是平等、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