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上《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3篇

蘇教版四上《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一

蘇教版四上《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3篇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及與人們關係的介紹,讓我們瞭解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也越來越多。

課上,我緊緊抓住課題——“奇妙的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一詞,引導學生質疑:如互聯網奇妙在哪兒?它爲什麼會這麼奇妙等等,進入初讀課文的程序,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在完成初讀後,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不同層次的讀,感悟“互聯網”的奇妙,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國際互聯網對於我們教師來說,並不陌生,因爲它與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息息相關,上這一課,我可以對學生滔滔不絕,可是面對着孩子們求知而又疑惑的眼神,我知道,他們大多數人覺得互聯網是那麼神祕,好象離自己很遠似的。有些學生雖然接觸過電腦,但卻從未上過網,怎麼能想象出網絡世界的“奇妙”呢?對於上過網的孩子,他們對網絡知識也是一知半解。課上,我讓他們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疑惑的問題,其實我們講得再多,也比不上讓他們親自上網,體會一下上網的感受和樂趣,可遺憾的是,他們說電腦課現在還沒學到上網的內容,我答應帶他們上網去沖沖浪,到現在還沒實現自己的諾言。看着他們對網絡那麼好奇,我知道,他們總有一天也會像我一樣,離不開網絡,也許會有人誤入陷阱,或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課文學習後,我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圍繞“互聯網是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問題做些調查和資料收集工作,在回到課上組織學生交流。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二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有鮮明的時代性與我們的生活聯繫較爲密切!在導入環節,我精心準備了對詩,以調動小朋友的興趣。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中,我乘機向小朋友提了一個問題“什麼東西這麼奇妙讓遠在天涯的人,近在咫尺?”由於之前預習過了,聰明的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說是“奇妙的國際互聯網!”從而使課題浮出水面,揭示了課題。

課題是文章的題眼,在一篇文章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我引導學生先從題目着手,展開提問,進行揭題質疑。“國際互聯網是個什麼樣子的?”“國際互聯網它能做什麼?”“國際互聯網的功能是什麼?”“國際互聯網和人類的關係怎樣?”……小朋友求知、探索的慾望被激發出來了,一個個爭先恐後。並且他們很會抓重點,緊緊圍繞“奇妙”二字提出:“國際互聯網奇妙在哪裏?”“爲什麼說國際互聯網很奇妙?”……在他們提問的基礎上,我幫他們歸納了四個有價值的問題:“國際互聯網特點是怎樣的?”“國際互聯網是如何工作的?”“國際互聯網的功能是什麼?”“國際互聯網和人們生活有什麼關係?”有了明確的探究的小課題,那麼小朋友本節課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最近的教學中,我也有意鍛鍊孩子們的概括能力,讓他們在通讀課文後分段,並概括段意。經過一個單元的課文練習後,他們分段已經相當準確了,但在概括段意方面仍較薄弱,只能用書上的語言來說,因此顯得冗長繁複。萬事開頭難,勤能補拙,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教學反思三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有鮮明的時代性與我們的生活聯繫較爲密切!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引導下,我乘機向小朋友提了一個問題“什麼東西這麼奇妙讓遠在天涯的人,近在咫尺?”由於之前預習過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是“奇妙的國際互聯網!”從而使課題浮出水面,揭示了課題。

課題是文章的題眼,在一篇文章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我通過讀題找到題眼:“奇妙”這一詞,契領全文,於是設計中心問題“想想課文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的?” 整體把握全局,展開教學,讓孩子們帶着這些問題走向課文,去閱讀,去思考,去探究。通過研讀,讓學生明白,課文是從設計面大、傳遞信息快、內容多三方面來說明國際互聯網的奇妙的。

最近的教學中,我也有意鍛鍊孩子們的概括能力,讓他們在通讀課文後分段,並概括段意。經過一個單元的課文練習後,他們分段已經相當準確了,但在概括段意方面仍較薄弱,只能用書上的語言來說,因此顯得冗長繁複。萬事開頭難,勤能補拙,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

這是一篇科普讀物,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一些國際互聯網方面的知識,所以課上在注意語言淺顯易懂的同時,還用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國際互聯網’就像這張包住地球的‘大網’”,又如“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大網”非常生動地把連接億萬臺電腦的無數有形和無形的線所形成的一種網狀結構表現出來,而“地球村”則表明國際互聯網使生活在世界各地人們之間的溝通就像生活在一個村子裏那樣容易。像這樣,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科學知識的方法,因此在課上注重引導學生欣賞借鑑,並學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