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七顆鑽石》評課稿

人教版三年級《七顆鑽石》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七顆鑽石》評課稿1:

人教版三年級《七顆鑽石》評課稿

《七顆鑽石》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刻,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圖所在。這堂課的教學較好的抓住課文的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行朗讀、想象與感悟,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抓住主線,走進文本

範老師在一開始就拋出了:這個水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神奇)從哪些地方發現它的神奇?這樣兩個問題,雖然簡單,可是卻成爲後來學生學習課文的主要線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水罐發生神奇變化的句子。教師歸納:(1)裝滿水(2)水沒有灑(3)變成銀罐。(4)變成金罐。(5)跳出七顆鑽石(6)變成七顆星星。這是本文的明線,接着作者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爲什麼水罐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故事,去了解水罐變化的真正原因。課堂上,無論是朗讀還是想象,都圍繞教學的主線展開,爲教學重點服務。而文中愛的情感的逐漸升華則是本文的又一條線索,兩條線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可見教師設計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閱讀文本

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這是由文字表層的故事進入文字豐富內涵的主體環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課也體現了以上思想的運用。在這個環節中,範教師特別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指導。

1、抓想象促感悟

這篇課文在文字表達上,比較含蓄,學生只是在一次一次的水罐變化中去感受、體會,並從中得到感情的昇華。我們在試上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很難深入其中,身臨其境地體會出文章的內涵。所以教師設計了想象的練習來作爲引導的切入點,比如想象一下:小姑娘會去哪些地方找水?學生在想象的同時就加深了對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的體會。又如,老師讓學生轉換角色:你就是小姑娘,望着清亮清亮的水,你會怎麼想怎麼做?這時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他們完全投入在那種情景之中,急着爲母親去送水啊!這時學生便超越了文字,體會到女兒對母親的愛。隨着故事情節發展,學生的情感也在教師的引導中更加升華,如母親如果喝了這水會怎麼樣,可是她怎麼樣做的。又如小姑娘渴到了什麼程度?你有過這種感受嗎?小姑娘比你渴千萬倍。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我們想想,小姑娘遞給的是一位——過路人。這又使你感動些什麼?你能代這個過路人來讚美一下小姑娘嗎?通過這些想象使學生漸漸體會到愛的偉大。學生很自然地聯繫上文,展開了想象,他們非常願意說,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而此時,再加上教師親切的評價語引導學生說,加以提煉、昇華,在打動人心的總結語中,學生自然可以體會出“愛”這一主題。教師挖掘出教材中的訓練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的練習,既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拓展了文本的內容。

2、抓學法促感悟

課堂上,範教師注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授人以漁。由於2——5自然段結構及表述方式基本相似,因此老師以第2自然段的教學爲主,讓學生在讀中找出自己感動的地方通過朗讀、品詞、析句體會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這也就是指導學生學習這一自然段的方法,爲下面學生的自學打下基礎。有了剛纔學法的滲透,學生在學習“水罐變金”與“跳出鑽石”時就得心應手。走進這一環節,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主動和獨立的狀態,生與生的合作不斷閃現思想的火花,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得到充分展現。從而能自我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進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教師的傾聽和適時點拔,又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保持了科學性和有效性。整節課下來,總體效果還可以,學生的參與面比較廣,學習的興趣很濃。教師則整合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形成本課的板書,突出文章的重點,昇華了課文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爲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也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在課堂的結尾,老師有感情地誦讀愛的名言:愛是雨露,――――爲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接着總結:愛不僅在童話的世界裏,也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說說身邊的愛心小故事。全班同學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點點滴滴。這一環節讓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進行心靈的交流,爲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作爲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又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爲課後作業:複述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四人小組,演一演這一課本劇。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爲課後的行動。

  《七顆鑽石》評課稿2:

《七顆鑽石》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在教學中趙老師用以讀爲本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這課教學中比較成功的地方:

閃光點一:這篇童話的情節發展特點就是出人意料,充滿神奇色彩,趙老師的導入設計抓住本篇童話的這個特點,引導學生說一說哪些童話最神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使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抓住本文情節發展的特點。

閃光點二:理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趙老師通過抓第一自然段重點字句”乾涸,乾枯,焦渴”的理解、朗讀,課件出示乾裂的大地等圖片,給學生一定的感官刺激,讓學生體會了當時環境的惡劣,瞭解人們急需水源,爲學生做好了情感鋪墊,學生理解了這個環境背景,對後面小姑娘的愛心也就有更深刻的體會。另外,趙老師採用變換句子順序,進行與原文比較的方法,比如:”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叢林也都乾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能不能換成”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草木叢林都乾枯了,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同時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要按事物發展的規律寫.

閃光點三:趙老師圍繞水罐的神奇變化這條主線展開教學:爲什麼水罐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帶着問題去了解水罐變化的真正原因。課堂上,無論是朗讀還是想象,都圍繞教學的主線展開,爲教學重點(暨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體會逐漸升華的愛心)服務。而文中愛的情感的逐漸升華則是本文的又一條線索,兩條線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可見教師設計之精心。

建議:

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感悟愛心的偉大,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可是,趙老師在這一方面只是以本爲本,沒有從課文中走出來,沒有走向學生的生活。我建議,在課文學習之後,教師進行總結,把課堂學習的內涵拓展延伸開。如總結: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父母,愛家人,也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或動物,讓愛滿天下,讓愛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變得更加美好。這樣,學生體會到了愛心對別人的及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了自己也應該以童話中小女孩爲榜樣,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這樣,才能使語文真正從課堂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