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你必須把魚放掉!”》教後記三篇

《“你必須把魚放掉!”》教後記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你必須把魚放掉!”》教後記之一

《“你必須把魚放掉!”》教後記三篇

這一課生字中,有好幾個字容易寫錯,如“釣”與“鉤”不分、“竿”、“未”、“允”、“毫”、“拖”與熟字“杆”、“末”、“充”、“豪”、“託”相混淆。教學時,我出示了這些形近字與同音字,讓學生區別,學生髮現了這些字的不同點。但是在過後的抄寫中,還是發現學生不能準確書寫這些字。

網上看到有教師在教“釣”與“鉤”時,讓學生想辦法區分這兩個字。學生就把字與實物相聯繫起來,說“釣”的最後一筆就像釣線細長的,而“鉤”的最後兩筆就像釣線上垂着的鉤子,這樣學生就清楚地把“釣”與“鉤”區分開來了。於是,也讓學生想辦法區分這些字。學生識別積極,也想了一些辦法識記。如學生知道釣竿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竿”是竹字頭。“託”是向上舉,右邊的筆畫少,表示物體輕,能被托起來。而“拖”是在平行方向拖,右邊筆畫多,表示物體重,只能平拖。

看來,識記字形,不能簡單地讓學生抄寫與比較,應該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記憶的方法,運用聯想法,巧記字形,達到識記目的。

  《“你必須把魚放掉!”》教後記之二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湯姆在不允許釣魚的時間裏釣到一條大鱸魚,在爸爸的教育下把它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告訴我們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規定的道理。

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抓住“去釣魚—釣到魚—放掉魚—永難忘”這條線索,讓學生分部分理解。在學習第二部分時,通過“套上、甩起、拋向”掉魚動作的理解,體會湯姆的技術嫺熟、經驗的豐富,“劃破、沉入、泛起”等動詞讓學生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再加上“湖面泛起一圈圈銀色的漣漪”使得這一段描寫更富詩意。引導學生多讀句子,以便對於詞語的積累。

教學第三部分時,引導學生感悟湯姆心情變化的原因是因爲爸爸說了那句話,而爸爸之前“投來讚賞的目光”和

現在用低沉的聲音說“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又是爲什麼?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從而體會爸爸說“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不容置疑的語氣。又從“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我們都應該遵守規定”斬釘截鐵的語氣中,認識到爸爸要讓湯姆懂得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的道理。而讓學生找出表現湯姆心情的詞語時,也能很快地找出“不情願、慢吞吞、嘆了口氣”等詞語。

整節課下來,學生掌握得還可以。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很多時候都是我自己在講,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而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應讓他們自主發現問題

,然後再來解決,這樣對於課文的理解纔會更深刻。

  《“你必須把魚放掉!”》教後記之三

葉聖陶先生在談到學習語文時,反覆強調兩點:第一,必須講求方法;第二,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爲終身以之的習慣。

在本課教學中,我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一是釣魚,二是放魚。平時日記中,也見學生寫過釣魚,但都是十分平淡的。本文釣魚部分作者寫得生動具體,對指導學生寫作十分有利,在學生誦讀1—4自然段,感受了釣魚的情景之後,如何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呢?在此,我把課文中描寫釣魚的關鍵詞語提出來如:

套上魚鉤 甩起魚竿 拋向遠處 劃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漣漪

恢復平靜 察覺動靜 一陣驚喜 小心翼翼 拖出水面

要求讀一讀以上的詞語,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你是怎樣釣魚的'?

通過這一練習,學生懂得了如何把釣魚這件事寫具體,形成了習作時仔細觀察的習慣,在這一過成中,我並沒有傳授習作方法,只是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練習,讓學生潛移默化中習得寫作方法。在研究爸爸爲什麼說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原本的設計採用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我覺得三年級的學生還不懂自主學習,直接把問題提出後,讓他們自主探究時,往往出現的情況是有的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學生甚至在講話,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因此,我把這個問題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爸爸爲什麼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原因,想一想,爸爸爲什麼只是讓湯姆放掉一條魚嗎?第二步,把你的感受與小組裏的同學交流。目的是確保學生經歷“讀——想——議”的過程,教會學生如何自主、探究、合作進行學習。事實證明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