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質課教案及反思大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質課教案及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2)似乎:副詞有“好像”、“彷彿”的意思,表示可能,不確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質課教案及反思

(3)倘若:連詞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設[注意]多用於書面語

(4)纏絡:纏繞聯結纏、絡同義(纏繞)

(5)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6)牽連:本課指牽扯,糾纏

(7)高枕而臥:成語枕頭墊得高高的安心睡覺比喻無所顧慮今多比喻不加警惕也叫高枕無憂

(8)得失:本課指成功和失敗

(9)和藹:形容態度溫和的樣子藹:態度親切

(10)恭敬:對長輩或客人嚴肅而有禮貌恭敬同義

(11)質樸:樸素踏實,不做作

(12)淵博:學識精深廣博淵:深;博:豐富

(13)陸續:動作或行爲先先後後,斷斷續續地進行

(14)相宜:適合

(15)倜儻:灑脫,瀟灑,不拘束

請生單獨回答後,師出示正確釋義

解決了字詞後,我們來聽一聽同學們的聽讀感受可以採用“ 的百草園”“ 的三味書屋”的句式來表達

生回答可能的說法有:

美麗的百草園、神祕的百草園、誘人的百草園、有趣的百草園……

單調的三味書屋、自由的三味書屋、痛快的三味書屋、好玩的三味書屋……

(以鼓勵爲主,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五、梳理文脈:

1.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驛站從題目看,文章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那麼他們各自的起止段落爲何,哪一段又是過渡段,請探討

學生探究後,明確:

(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

(9段)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

(10—24段)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經歷

2.魯迅先生的童年有哪些珍貴的有趣的記憶呢?下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勾畫兩個驛站中你認爲好玩的事情,並給它們起個恰當的名字

(生跳讀課文,圈點勾畫)

明確:

百草園:(1)園中美景(2)神奇的傳說 (3)雪地捕鳥

三味書屋:折花、尋蟬蛻,做戲,畫畫兒,喂螞蟻(問“怪哉”蟲——充滿好奇心;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玩耍;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上課時偷偷在下面玩紙盔甲,畫畫兒)

結語: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後對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它們有不同也有聯繫,它們都應是作者生活的樂園,只是因生活時間的不同,百草園是作者童年生活的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作者學習生活的樂園

  【板書展示】

  從 百草園 到 三味書屋

  魯迅

  我的樂園 我的學堂

  泥牆根之奇 從師之惑

  傳說之神祕 後園之樂

  捕鳥之體驗 讀書之趣

  【教學反思】

創作《朝花夕拾》時魯迅45歲,自稱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他用了一顆童心去回憶童年的生活,希望“從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全文描寫了作者童年看似幾個毫無關聯的生活片段,但字裏行間卻都洋溢着的一種天真的童趣,文中“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洋洋灑灑兩千餘字,卻能緊扣意旨,讀來輕鬆愉快,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基於以上我個人對教材的分析,我將本課的主題定在“表現童年的成長樂趣”上,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也將圍繞這一主題而設計

根據本課的特點與教學重點,我採取了“談話導入——走近作者——思題激趣——感受童年——梳理文脈”五步來組織教學使用這一方法我認爲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由淺入深地從字詞常識的掌握到文章大意的把握到感受文中的童真童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課堂以鼓勵爲主,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在整個教學過程,還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讀感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缺憾比如各個環節的過渡可以更有啓發性和趣味性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可以採用多種形式,使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從而喚起學生的感性體驗,這比什麼都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解放思想,積極創新,更好地引領學生在文學的殿堂裏遨遊


1.七年級語文下冊寫作《敘事要完整》說課稿

2.七年級語文下冊《社戲》教學設計

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詩兩首》教學設計

4.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設計

5.七年級下冊語文《2.爸爸的花兒落了》課文

6.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最後一課》課文

7.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未選擇的路》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