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海水爲什麼是藍的》說課稿

六年級下冊《海水爲什麼是藍的》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六年級下冊《海水爲什麼是藍的》說課稿】

說教材:

六年級下冊《海水爲什麼是藍的》說課稿

《海水爲什麼是藍的》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X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印度科學家拉曼從地中海輪船上一個小男孩兒的好奇心中得到啓示,從而研究出海水是藍色的原因,並從固體、液體、

氣體中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表現了拉曼不斷探索,致力於科學研究的精神。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文中出現的4個會認字和3個會寫字,掌握”惰性氣體、愧疚、液體、閉目塞聽、陽光融融、暖風徐徐、源源不斷“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瞭解好奇心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勤學好問的求學觀念。

情感與價值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於探索的精神。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拉曼是如何發現光散射效應的,思考“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係,讓好奇心成爲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

教學難點:

理解拉曼的發現給人的警示,體會課文中給人啓迪和教益的句子。

 說教法學法: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爲主體,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說教學過程:

要完成本課教學,需要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做好預習,讀課文,認讀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畫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批註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了解好奇心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勤學好問的求學觀念,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於探索的精神。

下面,我重點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引出好奇心

上課伊始,我首先回顧了課文:1930年,印度有一位科學家登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臺,他成爲印度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他就是拉曼。而這項殊榮的獲得與地中海輪船上的男孩兒有着密切的關係,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引導學生總結:是男孩兒的好奇心將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臺。讓學生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接着,板書課題,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學習13課《海水爲什麼是藍的》。 設計理念:作爲第二課時,這樣的複習導入,既回顧了課文的內容,又爲學習新知打下了基礎。

 二、感悟朗讀,體會拉曼的心路歷程

爲了實現本課“瞭解好奇心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勤學好問的求學觀念”這一教學目標。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說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兒的問號把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臺?學生帶着任務學習,既明確了學習目標,又能有效地避免盲目朗讀。接着,學生默讀課文9-11自然段,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批註感悟,因此,我用課件先出示前半句: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涌現出來的“爲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引導學生思考:拉曼回答了男孩的問題,爲什麼會“愧疚”呢?學生有了一定的預習基礎,可聯繫上下文理解,是因爲“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這一解釋是英國大科學家瑞利提出的,而且幾乎所有的人也包括拉曼都認可了這一解釋。拉曼爲自己這樣盲目從衆,沒有像這個男孩兒這樣提出“爲什麼”而愧疚。 接着,出示後半句:作爲一名科學家,他發現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兒那種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教師板書:“已知”中追求“未知”並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已知”和“未知”的理解。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助於學生對好奇心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加以理解。

教師再次引導學生思考:他的心不禁一震說明了什麼?小組討論得到結論。這樣循序漸進的感悟更加深了學生領悟男孩兒帶給拉曼的啓示。說明拉曼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個科學家失去了好奇心,將會一事無成。 最後,教師強調:此時的.拉曼警醒了,他意識到了作爲一名科學家最大的忌諱就是——失去好奇心。出示句子,並讓學生齊讀:失去好奇心是科學發現與發明的最大忌諱,即使是一個頗有作爲的科學家,也會因此而變得閉目塞聽,止步不前。此處問題的設置與深入探討,既突破了文章的難點,也給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警示。

三、研讀“拉曼效應”,體會拉曼的科學研究精神

教師過渡:好奇心已成爲拉曼繼續研究的動力,回到印度後,拉曼開始着手研究海水爲什麼是藍的,他又是如何研究光散射效應呢? 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課件引導出示:首先„„接着„„最後„„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分爲三層進行總結,抓住關鍵性的詞語和句子,總結拉曼研究的經過和結果。學生回答時,語言可能不夠簡練,小組交流彙報後,這時,教師課件再次顯示:首先否定解釋 接着 深入研究 最後 發現光散射效應。這樣連續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拉曼研究的經過和結果。

我還用課件演示了“光散射和折射”,使學生更直觀的瞭解這類科學知識,有助於他們對難點的突破,突破難點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重點,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於探索的精神。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最後教師讓學生思考:拉曼發現了“拉曼效應”,爲人類科學發展作出了貢獻,因此登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臺。你認爲拉曼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最關鍵的是什麼?拉曼的故事給你怎樣的啓示呢?學生有了以上的學習基礎,因此在課文的最後一段中找到了這樣總結全文的句子:“永遠不要放棄你對‘已知’的好奇心,也許新的發現就在你的‘已知’內的‘未知’中。“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好奇心的作用。我再舉例說明科學家失去好奇心帶來的後果。

A、約里奧.居里用a粒子轟元素時,發現一種很弱的射線,他沒有深究,認爲只是一種普通的射線,從而錯過了中子的發現。

B、李比希曾經從海藻中提取碘,但提取的母液中總沉澱一層深褐色並具有刺鼻味道的液體,李比希對這種奇怪的現象沒有注意,從而錯過了溴的發現。後來被法國科學家波拉德發現。

接着,我還設計了讓學生“暢所欲言”這一拓展延伸:同學們你還想知道哪些“未知”的科學知識呢?你還想在“已知”中追求哪些“未知”的發現呢?這樣的拓展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