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詩經之《關雎》教案設計

詩經之《關雎》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關雎》教學設計1

詩經之《關雎》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 瞭解作品所運用的反覆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覆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電腦多媒體, 電視機

 【教學過程

 一、播放《蒹 葭》動畫,引入新課學習。

  二、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時代大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詩經》包括“風、雅、頌”三部分。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三、課文朗讀:播放《關雎》動畫,學生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讀準生字詞。(讀)

  四、認知討論:就課文內容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討論,教師可以羅列部分問題引導。(說)

  五、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合作探究:討論《關雎》之美,美在何處?(議)

  六、學生試譯課文內容(按節),教師補充並歸納。講解有關《詩經》的基本常識,對重點的生字詞提出要求。(說)

  七、觀看《關雎》動畫,學生現場演繹現代版《關雎》(聽,看)

  八、主題歸納並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這首詩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樸實願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僞之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九、課堂作業:完成單頁練習,進行“雙基練習”。

  十、課後作業。

1 背誦全詩(記) 2 翻譯全詩(寫)

  《關雎》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詞語含義,瞭解《詩經》“重章疊句”的語言特點

2、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3、理解詩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領悟詩情。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品、寫等方式學習詩歌。

2、音樂烘托,資料輔助。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淑女風範、君子風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確看待君子對待愛情的態度,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營造氛圍)

 一、走近《關雎》--仰視

1、有一條河,緩緩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縷清風,每一絲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歲月的風塵無法將之淹滅,時光的足音無法將之覆蓋,所有的細節匯聚成一個個富有靈性的文字,輕輕跳躍……這條河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詩經》!

2、《詩經》簡介(屏顯)(生自讀積累)。

3、《詩經》是我國詩歌文學的鼻祖,孔子論詩,必從《詩經》開始,古人認爲經過《詩經》教化,能讓人“溫柔敦厚”。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關雎》是“風”之始,也是《詩經》第一篇。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爲《風》之始,三百篇之冠。讓我們帶着仰慕之情去聆聽那經歷了三千年之久卻依然鮮活美好的吟唱!

二、走進《關雎》--透視

聆聽先民吟唱:

1、自由讀,回顧詩歌朗誦常識。

(生先自由放聲朗讀課文一遍,然後據詩歌常識探討如何讀好這首詩,再據總結的經驗試讀。)

2、配樂讀,體會詩歌音韻美感。

(推薦同學示範朗讀,用聲音傳遞出詩歌的美感和韻味。)

3、同桌互讀,探尋人物內心世界。

(讀給同桌聽,並與同桌探討:這首詩講了個什麼故事,讀出了詩中男子怎樣的心路歷程。)

探究人物形象:

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樣。那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女子讓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閉上眼,我們來想象一下她的樣子:微風輕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陽光鋪灑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搖曳,一位挎着籃筐的姑娘不時彎下腰,輕快的採摘着荇菜……也許這個姑娘在我們腦海裏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但我們相信,她一定有--

(生隨老師設置的情景想象。明確:不僅有美麗的外表,還有美好的心靈。)

(2)詳解“窈窕淑女”(屏顯)。

(3)“窈窕淑女”的形象在詩歌中是通過她的什麼舉止表現出來的?朗誦相關語句,感受詩歌重章疊句迴環往復之音韻美。

(男生先讀,女生輕和)

2、分析“君子”形象。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中男子是個“君子”?

(生找出反映男子舉止及心理活動的語句,邊讀邊品邊評價。)

小結:看來是一位德才兼備、有情有義、有禮有節的君子!既寫了他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未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感情率真、淳樸、真摯、健康,難怪孔子評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故事結果探究:他是否如願以償?反覆咀嚼詩歌最後兩行,猜想故事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先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自由發表見解,需有理有據有感慨。可能是現實,可能是想象,可能是做夢……允許答案多元化。)

小結:其實,無論結局怎樣都已不再重要!時間的帷幔後,所有的聚聚散散都隨風而散,只有這些簡約、典雅的文字沉澱下來,將她的美麗勤勞、他的真摯執著在我們的腦海中久久回放,將人類最美好的情愫綻放!日漸浮躁功利社會中的我們,是否更應將這古老而文雅的歌謠傳唱?

分角分層全班合作讀《關雎》。

改創優美篇章:

聽着大家深情的朗誦,我們彷彿又聽到了雎鳩鳥在沙洲鳴叫,我們彷彿又看見了採荇女在河邊忙碌,我們彷彿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無盡的思念……選擇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情景或一處細節,將其改寫成一段優美的散文或幾行意韻悠遠的小詩,擬個題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輕音樂聲中學生靜心創作,然後全班交流,師簡單點評。)

 三、走近《詩經》--正視

(屏顯:王安憶語)

我們又似乎夢迴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條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關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還有許多扇窗等着我們去開啓,我們當寤寐求之,我們當琴瑟友之!虔誠的破譯祖先文字的原碼,執著的探尋民族文化的源頭,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我們當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