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論逆境》優秀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論逆境》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學習目標

高一語文《論逆境》優秀教學設計

1.瞭解議論文的相關知識,能夠認識議論文的三要素。

2.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教師適當點拔

  課前預習:

蒐集整理一下相關知識:

1.議論文相關知識

1.定義: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

3.議論文三要素

論點: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事件,現象,人物,觀念等)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論據可分爲: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

(2)道理論據:作爲論據的道理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爲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如:名言、警句、俗話、諺語、定理、公式等。

論證: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

與論點的關係:證明與被證明

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係紐帶。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體現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通過___與___對比,突出觀點。更突出強調地證明了觀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用___來比喻___,使觀點形象生動,淺顯易懂。

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 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爲什 麼)→解決問題(怎麼辦) 也即: 引論 本論 結論

論證方式:議論文從論證方式看,一般分爲立論和駁論兩種

 一、激情導入

由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引出培根從而導入課文

2、學生交流作者資料,老師補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着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

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爲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爲,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爲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爲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爲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斥,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培根隨筆》爲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爲《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閱讀課文,藉助註釋,初知文意。

2.學生暢談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探究體驗

(一)自主學習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你能找出或者概括出來嗎?

2.文中寫道:“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香料,在烈火焚燒中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

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二)合作研討

1.學生討論:該如何面對逆境?

2.《孟子》中有一篇著名文章與本文宗旨類似,請並背誦出其中的名句。

明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3.文中出現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

小組長組織組員研討自主學習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三)展示講解(展現自己的時候到了!)

一個小組的學生在黑板前展示並進行必要的講解,其他學生可以補充提問質疑。

 四、拓展延伸

1.試概括出下面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

責任常常是雙向的。父母對子女有撫養的義務,子女又對父母有贍養之責任;個人對社會有奉獻的責任,同時社會也有對個人的責任。比如,社會有對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的責任。

能夠承擔責任的被稱讚爲勇者。古人常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爲訓,纔有歷史上種種驚天動地之舉,而不能承擔責任的是懦夫。要承擔責任,光有勇氣是不夠的,還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不信,讓我講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鄰居憤怒不已,向他索賠12。5美元。這12。5美元在當時可謂是天文數字,足夠買下125只生蛋的母雞了。男孩兒把闖禍的事告訴了父親,並且懺悔。見兒子爲難的樣子,父親拿出了12。5美元,說:“這筆錢是我借給你的,一年後要分毫不差的還給我。”男孩賠了錢之後,便開始艱苦地打工。終於,經過半年的努力,他把這“天文數字”分毫不差地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羅納德·李根。他還回憶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麼是責任。”

責任是誠信的表現。儘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該承擔的我們都必須承擔。讓我們承擔起肩上的責任時,高呼一聲:“扛起來吧,做一個堅強的勇者!”

2.學生交流蒐集到的《培根隨筆》中的其他名句。

明確:

知識就是力量。

奇蹟總是在不畏中閃現。

安逸和滿足易成爲腐敗與墮落的溫牀。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業的兩種尺度。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才德有如寶石,最好用素淨的東西鑲嵌。

人們的舉止應當像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於進言的信任。

過於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肅然起敬的。

有些老顯得很可愛,因爲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豔羨的,諂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

饒舌的人多虛妄。

 五、小結昇華

溪流因爲有阻礙。纔有歌聲;人生的樂章因爲有了各種困難、挫折,才變得壯美;最美的刺繡,是以明麗的花朵來映襯於暗淡的背景,而絕不是以暗淡的的花朵映襯明麗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