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錯誤》教案

高一語文《錯誤》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思婦閨怨是中國傳統詩詞中歷詠不衰的一個主題,而做得最多最好的又往往是須眉人士,他們或以已度人,描摹體恤女子的情懷;或託物言志,抒發自己的失意與惆悵。思婦入詩從《詩經》開始,入詞較晚,較早的有“詩仙”李白的《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白居易的《長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等等。一千年之後,當代詩人鄭愁予作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錯誤》,詩中也有一個“倚樓望歸”的女子。

高一語文《錯誤》教案

本詩塑造了一位怎樣的女子呢?讀完本詩我就想,“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如果真的能夠揭開春帷,裏邊走出的將是一位怎樣的女子?是個大家閨秀,還是個小家碧玉?是否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是不是有點像林黛玉的嫋嫋娜娜?是不是穿着古代服飾的很端莊秀美的感情豐富專一的女子?

於是我着意分析詩中的意象,想揭開那窗扉緊掩,簾幕低垂,閉門鎖居的女子的神祕面紗,也着意想描摹體味那份獨有的意境。

一、女子的形象。

(1)“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盛開的蓮花,花瓣是嬌嫩的,紅蓮的粉紅,白蓮的粉白,用來形容女子的容顏,那是何等的嬌美!如果說蓮花的盛開是女子青春煥發、容顏嬌美的時候,那麼落呢?蓮花的凋落,是在寫女子嬌嫩的肌膚,嬌美的容顏在等待中漸漸暗淡,逐漸憔悴,慢慢衰老的過程。詩中說這種等待是“在季節裏”,什麼是季節裏?是春天,夏天,秋天還是冬天?其實每一天都是季節裏的一天,也就是說女子天天在等待,直等得紅顏憔悴枯槁。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女子的美麗與深情。

(2)“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爲什麼東風會不來?無論是什麼地方的春天,都是東風送來的,更何況江南的春天來得更早,春雨迷濛的江南,絲竹優雅的江南,怎麼會東風不來?那其實是心上人的信息沒有傳來。“三月的柳絮不飛”,怎會不飛柳絮?這與女子的心情有關,也與古典詩詞中它的特定意義有關,柳與留諧音,柳枝修長的特徵跟人們離別相思感情的纏綿有相通之處,是“留,挽留,留戀”的意思,古代很早就有折柳送別之意。柳絮是綿綿不盡的思緒,女子的心裏只有心上人,容不下任何人,既然是心上人沒有音訊,心上人不歸,那麼這心就是寂寞的,她就固守着這份寂寞,所以說“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這兩句寫盡了獨守空閨的女子的那份落寞與深情。

(3)。“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寫出了這種離情的執著、堅貞與纏綿。“寂寞的城”是封閉的,是落寞的,是淒涼的。“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青石的街道是由青石鋪成,歲月很久遠了,也許有的地方已長滿了青苔,點染了一種古樸,清幽之境;向晚是接近傍晚,夕陽斜照在清冷的青石街道上,更有一種淒涼悽清之感。

(4)“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跫音不響”是說心上人的腳步聲沒有響起,“春帷”是窗前的幔帳,幔帳不揭,營造一種層層簾幕深垂,深閨閉鎖的氛圍,“窗扉緊掩”,是窗子和門都緊緊地關着。那麼她爲什麼不像古典詩詞中那些倚樓憑欄的女子那樣,走出深閨?也許是因爲失望太多,心裏太苦,也許是因爲她的矜持、含蓄、內斂又深情。

(5)“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兩句,意韻深遠,點明瞭主題,深化了內蘊。何謂過客?他那達達的馬蹄聲,踏入了寂寞的小城,踏開了緊掩的窗扉,他達達的馬蹄聲踏響了女子的心曲,這位女子誤以爲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心頭一陣驚喜,但是這馬蹄聲僅僅是從女子的窗前經過,並不爲女子的企盼而停留,隨着馬蹄聲的漸漸遠去,留給女子的是深深的失望……正是過客馬蹄聲無心的踏入,讓女子原本沉寂的內心漾起了層層漣漪,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以上這幾個比喻寫盡了女子的秀美、端莊、深情、含蓄、悽傷、落寞、哀婉。從對文章的分析中能看出她的容顏嬌美,她的感情專一,她應該是從古代走來的典雅秀美、深婉含蓄、古韻猶存的女子。

二、本詩的意境。

江南,蓮花,東風,柳絮,小城,青石,春帷,窗扉,馬蹄……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本詩優美深婉悽傷的意境。本詩片斷性很強,和電影裏運用的蒙太奇手法(把鏡頭剪輯,組合起來的手段)相類似。如果把這首小詩拍成一系列的電影片斷,該如何拍攝?鏡頭的遠近,畫面的取捨該如何調度?有幾組鏡頭跨過時空界限,飛入我心頭:

第一組鏡頭:春雨迷濛的江南、絲竹優雅的江南、柳翠絲長的江南,柳絮飄飛的小城,古樸寧靜的小鎮,鏡頭逐漸拉近,夕陽的餘輝靜靜地灑在一條古樸、清幽的青石街道上。落日的餘輝斜射在這條街道盡頭的一幢臨街的小樓上面。

第二組鏡頭:小樓的窗扉緊掩,簾幕深垂。屋內,一位年輕的女子,她正默默地坐在梳妝檯前,若有所思,這時不免讓人想起《春江花月夜》裏的句子“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意境,伴着哀婉悽傷的音樂,隱隱有馬蹄聲傳來,女子凝神諦聽,馬蹄聲近了,近了,一陣驚喜掠過她的心頭,她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快速走向窗前,就在馬蹄聲到了窗前的那一刻,女子猛地伸出纖纖素手,正要揭開春帷,但就在馬蹄聲擦過窗前的那一瞬,女子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外面馬蹄聲越來越遠,越來越遠了,女子失神地站着,站着,卻已是淚光點點……

第三組鏡頭:夕陽慢慢地落山了,小樓籠罩在一片霧靄中,悽婉的音樂再次響起。

我的思緒飄飛:如果用一種樂器來演奏此詩,什麼樂器最合適呢?用二胡那哀怨悽婉的樂曲,向世人向天地傾訴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用洞簫那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的哀鳴,訴說着那份悵惘與無奈;用長笛那低迴綿長的旋律,解讀着那份悽苦與哀傷;用葫蘆絲那嗚嗚咽咽的音調,陳說着百結愁腸……

教材把《錯誤》選入高一語文課本,可謂慧眼獨具,相信這個美麗的《錯誤》,定能喚起中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定能激起中學生對審美情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