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 《寂靜的春天》教案

高二語文 《寂靜的春天》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教學目的要求:

高二語文 《寂靜的春天》教案

1、瞭解環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學習課文把抽象內容說明得具體生動的技巧

3、培養綠色信念,倡導環境保護,學習雷切爾?卡森以非凡的個人勇氣發出的保護環境的吶喊的精神。

  一、課文導入

我國清代時期的洪亮吉提出:人們無不願意做盛世之民,但盛世人口激增,吃的問題、住的問題、穿的問題等無法解決,寫作了《治平篇》讓皇帝思考這個問題。但當時的朝廷沒有想出好的應付辦法,只好不了了之。英國人馬爾薩斯向全世界公佈他的人口理論,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財富以算術級數增長,他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引起了世界的關注。控制人口是必需要做的事,我國的馬寅初則在解放初期就正面提出計劃生育的問題,當時中央的觀點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能夠創造出來”。馬寅初自然遭到了徹底批判。無獨有偶,遠在大洋彼岸的科學家雷切爾?

卡森1962出版《寂靜的春天》,結果引出了軒然大波,化學工業界對《寂靜的春天》及其作者進行了有組織的攻擊,他們指斥該書,說它“比它所譴責的殺蟲劑毒性更大”。他們貶損卡森,指稱她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以她終生未婚進行人身攻擊。“爲什麼一個沒有結婚的老處女會如此關心遺傳基因的問題?”他們都是站在人們思想的前列提出問題的學者,是人類的先知,可是他們都不被理解,甚至受到批判。

當然,他們的心血也沒有白費。我國新時期即着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美國人把卡森《寂靜的春天》與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相提並論,認爲兩本珍貴的書都改變了他們的社會。

  二、課文內容解讀

第一部分:①—⑧介紹說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①概述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生物與生存的環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對於地球的漫長曆史,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②人類對環境的改變令人不安。介紹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之大,而且其隱蔽性極大。

③着重介紹漫長的發展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適應與平衡,然而現在的環境變化太快了,人類無法適應。

④介紹了人類的急躁輕率使新情況不斷產生。

⑤人類來不及適應這些化學藥品。

⑥簡介這些化學藥品被利用於人類對自然的戰爭。

⑦各種化學藥品被廣泛應用。

⑧化學藥物的使用陷入了惡性循環。

第二部分:⑨小結本文內容,指出不進行環境保護的後果是“我們的一大災禍”,是“打擊整個地球”。

板書:寂靜的春天

第一部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①生物的環境的相互作用

②污染空氣、土地

③化學藥品對人類的危害

④人類沒有時間適應世界變化

⑤人類創造化學物質

⑥化學物質被人類使用

⑦這些化學物質的危害

⑧導致惡性循環

第二部分:⑨小結全文:使用化學藥品,是“打擊整個地球”

  三、寫作手法討論

對比手法的運用是課文的一大特色:

漫長曆史中生物對環境的微弱影響

20世紀中葉人類對環境的巨大改變(對比)突出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球上動植的形體和習性是由環境造成的,相對於地球的漫長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對其環境的實際影響較小。//只有在20世紀較短的時光瞬間中,一個物種,——人——才獲得了有效力量去改變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濫用化學藥品對自然有污染破壞

衆所周知的核污染(對比)突出化學藥品的危害

(由核爆炸釋放到空中的鍶—90以放射性塵埃的形式隨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裏,進入地上生長的草、玉米或者小麥等植物體內,最後鑽進人體,停留在骨骼裏直到人死去。//同樣,噴灑在農田、森林或者花園裏的化學藥品長期留在土壤中,進入活的生物體內,在一種毒性和死亡的連鎖反應中從一個生物體傳到另一個生物體;或者隨着地下溪水神祕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過空氣和陽光的化合作用構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對那些飲用原本純淨的井水的人們造成不知不覺的危害。)

人對自然環境適應緩慢

人類發明製造化學藥品速度驚人(對比)突出人類無法適應被污染的環境

(要生成現今棲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億萬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裏,生物不斷髮展進化,種類越變越多,達到一種同其環境相適應、相平衡的狀態。//單是在美國,每年就有約500種新的化學藥品需要人的動物的身體以某種方式去與之適應,它們完全超出了生物學經驗的範圍。)

課堂練習:口頭作文

設想一下,如果人類不對化學藥品進行控制使用,50年後的地球將是一個什麼樣子?

課後練習:寫作訓練

爲兒孫留一片淨土——《寂靜的春天》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