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家長學校教案大綱

二年級家長學校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教學重點:習慣的培養是家長的任務,習慣決定學習的效果

二年級家長學校教案

教學難點:怎樣培養習慣和培養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與思考

授課對象:二年級家長

建議授課時間:第一學期第一---二個月

教學內容:

一、導課

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好!

孩子進入學校一年的時間了,大家經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從孩子如何適應幼兒園升小學的具體實踐中,瞭解了家長、家庭在孩子成長經歷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可能發現了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也可能常常爲孩子不能很好的寫完作業而無奈,孩子的字寫得不規範而不知所措,我們開始面對很多來自學校的要求、孩子之間的比較、老師的不斷髮來的短信、反映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不如人意等等問題,我們應該從什麼方面入手,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成長的更好?

今天,我們就帶着這樣的情緒和慾望走進課程,希望今天的學習能讓你收穫一些觀點,瞭解一些方法,回到家裏,請你帶着欣賞孩子長大的心情和情緒,把今天學習的方法用適合你家孩子的動作,和孩子一起實驗一段時間吧。

二、授課

(一)本節課程的要求

●請大家先了解一下我們學習的課程標準: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關於7—12歲年齡段的家庭教育指導中是這樣說的:

7—12歲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是整個兒童期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該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兒童身高和體重處於比較迅速的發展階段;外部器官有了較快發展,但感知能力還不夠完善;兒童處於從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爲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階段;情緒情感方面表現得比較外顯。

●教育指導內容要點第六條說: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創設安靜的環境,引導兒童專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正確對待兒童的學習成績。

(二)我們來講講習慣是什麼?

●習慣的定義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其實是說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覆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臉等。

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爲,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爲。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爲,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例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後或遊戲後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後,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爲他們的需要。他指出,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爲方式。習慣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並臻至自動化的結果。

結合《現代漢語詞典》對“習慣”一詞的解釋,“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爲、傾向或社會風尚”,不難看出,習慣具有個體和社會羣體兩個層面的意義,從個體層面來看,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爲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澱。從社會羣體層面看,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對穩定的行爲方式和反應傾向。

●習慣的特徵

1、簡單:天下大事必成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東西。

習慣並不深奧,常常很簡單。比如按時作息、遵守規則等等,其實都是做起來一點都不難的事情,難是難在堅持。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並且把最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了,就是不簡單。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爲,這是習慣的一個重要特點。如果做一件事情還需要專門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習慣並未真正養成。比如每天晨練30分鐘,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種行爲,而非習慣;孩子要是想都沒想,自動地去鍛鍊,一天不鍛鍊就感到彆扭,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就叫養成習慣了。

3、後天性:習慣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的,是一種條件反射。有的習慣是很自然、不費什麼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則需要長期、反覆的訓練。而養成同一種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因個體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

4、可變: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爲,一般形成後就很難改變,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即使是已經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習慣,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生改變。當然,這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來克服慣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養成某種習慣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習慣就會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學校愛勞動,在家裏就懶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約。

(三)我們想想時常要面對孩子的習慣現象

●孩子的磨蹭現象

對於一年級六七歲的孩子來講,“磨蹭”現象非常普遍,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有體現。從早上起牀、洗手、吃飯到晚上做作業、收拾書包、洗漱休息等一系列活動都需要父母不斷催促……

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曰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寫作業總是纏着家長,不看着他就寫的一塌糊塗

●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總愛與別人打架。

你還能說上幾十條吧……

(四)這些現象是誰造成的?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不好習慣的養成並不一定全是父母的錯,也可能壓根就不是父母的錯。你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去改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重要的及時的發現、觀察孩子的行爲,用積極的事情逐步理順孩子的好習慣。

你決定着手改變孩子的不好習慣時,一定要先花一段時間觀察他們的這種行爲,同時也要審視你自己的態度:

爲什麼你覺得這種行爲很煩人?

你的孩子這種行爲,他(她)的同齡人沒有出現嗎?

以你的孩子現在的年齡,這種行爲真的是應該得到控制的嗎?

這種行爲如果持續下去,會給你的孩子帶來傷害嗎?

這種習慣有沒有給你的孩子帶來一些益處?

如果你的孩子改掉了這個習慣,你會用什麼來代替這個習慣所給他?不好的習慣是別人看出來的。你可能傾向於把孩子的一些行爲歸爲“壞習慣”,但實際上,這些只是典型的學齡前兒童的行爲,可能只是稍稍過分了一點點,這些行爲讓你煩惱、氣憤甚至厭惡。要直面這些行爲。

孩子在學齡前會給你帶來愉快和樂趣,但他們也可以使你很痛苦。大多數三、四歲的孩子天生不注意衛生、粗心大意、吵吵鬧鬧。他們想要即時的滿足感,他們三分鐘之後就會忘了你的話,你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照顧他們。而且,他們永遠不會走開。但是這些典型的學齡前兒童的行爲就屬於壞習慣嗎?那麼就要看是誰在下這個結論了。家長在這個時候並不懂得家庭教育,讓孩子的行爲出現了一些偏差,這就是嚴重的問題了嗎?不要自責,我們還有時間影響孩子做事的動機的方法!

在你考察了孩子的行爲和你的態度之後,如果你還認爲那是不好的習慣,那麼就應該謹慎對待了。

方法是:儘量不要很自然地以爲壞習慣是孩子人生的必經之路。

有些習慣可能是疾病。例如尿牀,就有可能是膀胱異常所引起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是早發現,早治療爲好。

其他會引起麻煩的行爲,如果被忽視,就會會根深蒂固,難以根除。而且,在你等着這個階段過去時,你的孩子可能會在改掉壞習慣之後,還會長時間受到這個壞習慣所帶來的不良後果的影響。這樣的話,你的孩子也許就會被其他孩子、被老師和其他的成年人疏遠,而你也可能被其他父母所疏遠,因爲他們認爲你要爲你的孩子的壞習慣負責。

對於你的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不同的一些持久的問題行爲,最好還是跟兒科醫生或家庭教育指導師、兒童教育專家談談。你會發現,這些問題需要專業人士的關注,而你也會十分驚奇地發現,你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儘量不要怪你的孩子有”壞習慣”。壞習慣畢竟只是習慣,大部分都是他們不知不覺就有的,並非故意的。學齡初期兒童養成壞習慣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遲緩發育,或者是父母的照顧出了問題,或是感情受到傷害或刺激,又或者是一些生理的問題,但很少是因爲孩子有報復心裏或有意去這樣做的。學齡初期兒童還不至於詭計多端。

不要責怪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其他人都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而對一個養成壞習慣的學齡初期兒童施加懲罰,是不能真正將習慣根除的。相反的,要儘量用積極的強化作用來改變孩子的行爲習慣。要注重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讚揚和鼓勵,不要在他們失敗時責備、懲罰他們。

(五)習慣於學習的關係

長期行爲導致思維形式定式,對學習產生影響。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爲人類的第二天性。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

三、培養良好習慣的方法

(一)如何面對孩子的磨蹭現象

與家長朋友交流,說孩子做事太慢了,看着讓人着急,其實,細心觀察,孩子做某件事時並一定慢,寫自己的名字,吃冰激凌,慢嗎?不慢!而是做“不喜歡”的事情時喜歡東摸摸,西看看,把時間浪費掉了。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孩子“磨蹭”的具體原因,根據原因再來對症下藥。

我個人歸結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學習興趣低落,硬着頭皮應付,缺乏自信

2. 時間觀念不強,自制力弱

3. 家長的.直接原因導致孩子行動遲緩,成爲“慢性子”

解決的方法是:

1、學習興趣低落,硬着頭皮應付,缺乏自信。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學習興趣低落的原因很多,哪些情況是出於應付?什麼原因導致不自信?

①家庭環境的影響(爲孩子營造健康快樂的學習氛圍)

任何家庭都會有矛盾,有爭執,儘量不要把矛盾和爭執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拿孩子當出氣筒,和睦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心情愉悅,做事纔有動力。(我們大人是這樣的,心情不好時,什麼都不想做,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年齡小,還沒有一定的排干擾能力,在孩子學習時,最好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出現聲音大的家務避開孩子學習的時段,關掉電視,電腦,陪一起看書讀報,營造一個全家共同學習的氛圍。(如果大人在一旁打撲克、玩麻將,孩子是無論如何也進入不了學習狀態的。)

②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善待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我們應對孩子的興趣抱以支持欣賞的態度,既是有偏差,需要我們做的是積極引導,耐心指導,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思考空間,而不是把大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那樣會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與你的期望背道而馳。(如:孩子玩電腦遊戲,我們應支持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用講故事(最好是有根據的故事)的形式給他灌輸暴力遊戲的危害,並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強,一切事物都是新鮮的,值得探索的,我們應該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跟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當孩子帶着問題問父母時,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親自去試驗,去思考,自己得出結論,這樣會大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裝做不懂,向孩子提問,和孩子一起感受思考的過程。)

③孩子與老師的關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只有全面瞭解孩子,纔能有的放矢。(一四班的家長做的已很好,主要是我們遇到的老師好,很多時候是老師主動找我們談話)

誠懇地與孩子交流,多傾聽少評論,經常說些鼓勵孩子的話,不自信時,不妨說點善意的謊言,如:“今天我與老師通電話了,老師說你進步很大,特別是***方面,”老師的話是神聖的,一句鼓勵的話也許就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哪方面弱,就不斷的誇獎那方面)

④孩子壓力大(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所有的家長都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怕孩子的學習跟不上,作完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外,,有的家長還要佈置大量的智力型作業,學習時間長,精力不集中,必然磨蹭,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疲於應付,邊學邊玩,失去學習興趣。(咱們應儘量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讓孩子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失時機的向孩子請教,放下架子叫孩子一聲“老師”,讓孩子體會到親情帶來的快樂和被人請教的成就感,遇到不懂得問題,怕丟自己“爲人師表”的面子,就會很自覺的去尋求答案。)

2、時間觀念不強,自制力弱。

好的時間觀念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爲習慣的基本前提。我們應幫助孩子克服由於淡薄的時間觀念所形成的不良習慣,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養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指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① 本身對時間沒有明確的概念

咱們說一分鐘是60秒,但孩子的抽象思維還是有限的,他想象不出究竟60秒是多長,那就需要我們平時做事情時,經常強調一下時間的概念,如:我們早飯用了20分鐘;這首歌曲有4分鐘,我們打了30分鐘的球,你喝這杯水只用了10秒鐘等等,經常灌輸,孩子對時間概念有了基本的認識,才能更好的掌握時間。

② 孩子沒有爲浪費時間付出代價

做作業前我們先了解孩子的作業量,根據孩子的作題情況,如果10分鐘能夠完成,那就給他規定20分鐘,並把小表放在書桌旁,不管是否做完,到時間就把作業收起,(當然事先要和老師說明情況)。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做不完作業對孩子來講是不光彩的事,至少是得不到小貼畫或小紅花了,甚至還要挨老師的批評。吃飯也是如此,孩子可能吃的較慢,給他多留出幾分鐘,如果磨蹭肯定吃不飽,即使吃不飽到點就不準吃了。(所有這些情況,事先要和孩子講明白道理,讓孩子明白我們這樣做的目的。)

*養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

建議大家從4個方面做期,堅持一段時間,效果一定會很好。

①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表(根據實際情況,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

時間表上的內容應包括起牀、吃飯、上學、放學、作業、休息以及休閒娛樂、讀書的具體時間,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恆。(等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後,即使沒有時間表,他自己就會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事務)

②時間安排上要有張有弛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承受能力,儘可能多的安排玩的時間,如果孩子喜歡,儘量陪孩子一起玩,以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保證孩子的睡眠,六七歲的孩子一般睡眠時間要保證9—10個小時,這樣才能精力充沛,更好的學習。

③利用零碎的時間

茶餘飯後的時間現在主要是聽英語,偶爾也會一起讀報、猜謎語或聊天。堅持下來,孩子慢慢也成了習慣,一坐到餐桌旁,就會自覺的打開CD機播放英語歌曲,細算下來,這段不起眼的時間還學了不少東西。

④鼓勵爲主,給予獎勵,幫助孩子培養自主做事的習慣

無論那個時段表現好,就畫一顆紅星,如果自覺完成,就獎勵兩顆紅星,爲了鼓勵孩子遵守時間,偶爾也會誇他是超級棒,就得三顆外加一個優字,孩子很想得到更多的紅星,更想讓我在爸爸和來訪的朋友面前誇他,每天都會很自覺的按照作息時間表生活學習,漸漸已養成了習慣。如果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亂了生活規律,我一般會在表格上註明,表示不是孩子的過錯。如果是孩子直接的原因,當然得不到獎勵,有時爲了不打擊孩子,怕他喪失信心,我會畫個特殊的符號,表示媽媽依然相信兒子會做的很好!這樣就能保持孩子高漲的生活學習熱情,把惜時、守時看成很自然的生活習慣。

3. 家長的直接原因導致孩子行動遲緩,成爲“慢性子”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①家庭成員的影響

所謂天生,實際上人在性格上遺傳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後天的影響。觀察一下和孩子經常接觸的人是不是這種性格,孩子從小喜歡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涉及到父母的榜樣作用,暫且不談,)設想如果大人幹事利落,有條不紊,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怎麼會成了“慢性子”呢?

②孩子缺乏鍛鍊

大人爲孩子包辦的事情太多,孩子沒有得到鍛鍊,以致自己做任何事情時到缺乏自信,不敢大膽的去做,惟恐做錯,甚至根本就不會做,故而行動遲緩。

③對孩子的信任不夠。

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在家和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快點。”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管用了,但並沒有起到長期的效果,對這種沒有時效的話還不如不說,說多了,孩子聽疲了,幾乎沒反映,還會引起孩子反感,大人也生氣。換一種表揚的方式,誇讚他比昨天又快了,比上次做的還要好,如果能再快一點,就更好了,先獎一個小貼畫,如果明天不用媽媽催,就做的又快又好,就得兩個小貼畫,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放心吧,孩子一定會爲明天的兩個小貼畫竭盡全力。

④家長的說話方式問題(用“中庸之道”,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玩的正盡興,忘記了寫作業的時間,這時父母輕說幾句孩子可能還是照玩不誤,根本不聽您的。您要是大發脾氣、嚴肅地對孩子說“趕緊寫作業”,孩子一定會很不開心,耷拉個腦袋坐在書桌旁寫作業,那種狀態肯定讓人不舒服。那麼不防折中一下試試,你可以對孩子說:“寫作業的時間到了,你再玩三分鐘還是玩五分鐘?”不管孩子怎樣選擇,都是開開心心地坐在書桌旁。孩子該休息了,孩子卻還想玩一會,對孩子說:“休息時間已經到了,你說再玩五分鐘還是八分鐘?” 對孩子不要說陳述句(你該做什麼了),而是對孩子說選擇句或疑問句(什麼時候去做呀?)試試看,或許您會收到奇效。

總之,“磨蹭”個很不好的行爲習慣,無論將來幹什麼都會影響做事效率,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用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改掉這一壞習慣。

(二)如何面對孩子的這些“毛病”(更應該叫做“現象”或“成長經歷”)?

我們用“爲什麼?怎麼辦?”來講解這方面的解決方式。

1、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曰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他們爲什麼會這樣做?

其實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將注意放錯。只要家長用心幫孩子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和成就。

你該怎麼辦?

家長對孩子的這類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要耐心培養孩子做事的良好習慣和學習興趣,這對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非常重要。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爲習慣,我們可以在家裏和孩子做一些專門的注意訓練活動來促進注意品質的改善。以下幾種家長可以參考選用:

聽覺注意訓練:

1)聽數報數法:讓孩子聽一組數字,如375985,然後立即報出來。每天訓練的數組可逐漸加長。

2)聽數倒背:讀給孩子一組數字,讓孩子倒背出來,如426,孩子背出“624”。數組隨訓練的進程逐漸加長。

3)複述詞語:家長從書中隨意讀出5個詞,要求孩子複述;家長從書中讀出6個詞,要求孩子複述;

4)數數法:從3開始,隔3就數,如3、6、9、12、15……數到300;從300開始,隔三就數,數到3。也可選擇從其它數字開始。不管怎樣數,先記下時間,看多長時間數完。然後看後一次數是否能快於前一次……

5)讀書訓練:家長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書,選一篇文章讓孩子大聲朗讀,家長記下孩子讀錯的地方;再讓孩子從頭讀起,看讀書的時間能否加快,錯誤能否減少。

6)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後合上書讓孩子報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爲了讓孩子在接受這些訓練時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獎懲措施,也可和家長以比賽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增加訓練活動的樂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旦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

2、孩子寫作業總是纏着家長,不看着他就寫的一塌糊塗

他們爲什麼會這樣做?

因爲你沒有按照一年級孩子剛入學時,家長學校第一講“堅持建立孩子獨立完成自己任務的概念”的方法堅持去做,所以,孩子的舉動都是我們沒有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得到的。現在再開始堅持還會有效果,大家再願意聽一遍嗎?

你該怎麼辦?

第一、給孩子建立“家庭紅花榜”: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紅花榜”的操作方式,並簽字認可。

建議方法:每次寫完作業自己檢查,完全正確的給三朵小紅花,家長簽字時發現錯誤不要馬上說出來,而是說:“寶貝,媽媽發現有一個小朋友(一道題,以此類推)的手你沒有拉着啊!自己看看能找出來嗎?”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後,本次只得兩朵小紅花,如果檢查不出來,不得小紅花;如果錯誤多,適當減去以前的的小紅花。家長把錯誤的題找出來,讓孩子做在另一本《改錯本》上,改錯本上設計幾個小欄目:時間、錯題再現、修正表現(寫上正確的)、錯誤原因(粗心、沒聽懂、沒有問老師)在原因上做記號,每週一次總結,根據總結中孩子的進步再另加小紅花。

第二、短信傳喜訊:每天向親戚、朋友(老師)發表揚孩子作業獨立完成並認真檢查的喜訊,一週一次統計,每月根據統計按分值給孩子獎勵。注意要做到:事先與孩子商量,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孩子跳一跳可以達到的短期目標,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家長的耐心是養成孩子獨立學習習慣的關鍵:中國的家長80%都耐不住失敗的過程,在孩子出現作業錯誤時,爲了爭取時間經常採取代其檢查,趕快完成的方式,剝奪了孩子自己經歷的權利。家長會以“我還有事情,沒有時間管孩子。”爲理由,把問題最後積攢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長到需要自己獨立而沒有獨立能力的時候,就形成了家長和孩子因爲成績而經常出現的“家庭戰爭”。

如果你已經這樣堅持做了,孩子的作業還是一塌糊塗,字寫得歪七八扭,就要考慮孩子身體自身的原因了,如:感統失調的孩子總是把物體看成反方向的,經常把“3”寫成“∽”或“∑”,這不是孩子自己有意的過錯,而是生理原因,是因爲我們是剖腹產生的孩子,有沒有經過“三翻六坐九爬”的自然感統訓練,孩子自然就寫不出好看正確率高的作業。我們要做的事是:抓緊進行補救。方法很多,大家可以上網去查找。

3、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總愛與別人打架。

他們爲什麼會這樣做?

孩子這樣做的理由是因爲他們有挫折感。6-7歲的孩子身體正在高速發育,他們之間爭強好勝的心態是正常的,在出現矛盾時,很難實現徹底的溝通。所以,當他們感到不滿時便會拔拳相向。還有一個因素可能導致孩子變得情緒暴躁,那就是他們的智力發育速度通常快於他們的運動神經的發育速度。例如,如果孩子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面前的項目,他便會感覺沮喪,隨之會遷怒於周圍的小朋友。

你該怎麼辦?

直接告訴他們“不能打人,這樣做會讓別的小朋友感到疼痛,甚至受傷。”教會孩子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先躲到一邊,離和自己發生糾紛的小朋友相對遠一些。同時,父母要在家裏鼓勵孩子多用禮貌詞語表達情感和需要,多教給他一些常用的禮貌話語:“請、謝謝、你好、對不起、不客氣、沒關係、你先來、好的、再見、歡迎你……”,以方便他在外面和其他孩子交流。此外,當孩子感到飢餓,而且沒有休息好時,更容易被激怒,因此父母每天的早餐、午餐一定要爲孩子做好、合理調配營養,養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隨着孩子能力的提高,打架的情況會逐漸減少。

總之,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長。必須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認真想想孩子到底需要哪方面的規範性的習慣。不要指責、不要急躁、不要攀比,按照自己的感覺,正確的做就是了!

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家長在指導中學孩子學習習慣上,可以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預習的習慣。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隨着中學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還能鍛鍊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

3.課後複習的習慣。複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複習要與遺忘作鬥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後就較緩慢。因此,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慣。

4.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啓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他嚐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5.及時改錯的習慣。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豔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彙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6.認真書寫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不重視書寫,認爲它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就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方面看;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相反,一個連字都不願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別的事情。因此,重視並及早提出對孩子書寫方面的要求,不僅能提高書寫質量,得到衆多良好評價,而且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

7.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提前爲進人中學做準備,到了中學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具備觀察力。語文的寫作訓練就不用說了;數學的能力培養要以學生對自然界數量關係與圖形關係的觀察爲基礎;物理的實驗和化學的演示都離不開精確的觀察;生物則要求學生對生命現象和動植物進行持久的觀察。這些觀察要求學生不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徵,還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光看不想難以得出結論,因此,在小學初級階段就要訓練孩子養成邊觀察邊思索,勤於觀察和勤于思考的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觀察,經常向孩子提出問題並與之討論,促使他去觀察思索,並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8.積極閱讀、寫作的習慣。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應鼓勵孩子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廣泛吸收課外的知識和信息,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家長要爲他們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積極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讀和寫是互相促進的,寫作過程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等認識能力的訓練。在養成觀察、思索、閱讀習慣的同時,要養成勤於寫作的習慣。家長可要求孩子勤寫讀書筆記、讀後感、觀後感和日記。

9.養成有條理的習慣。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結束語:有人說,上帝對人類最公平的兩件事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時。記得小時候曾經念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話,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所謂“一寸光陰”到底有多長,但是既然時間與黃金相比,其價值昂貴也就可知了(其實時間遠比黃金寶貴無數倍)。那麼如何利用好每天這24小時,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以求得最大的效用,這無論對個體或集體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個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確的目標,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時間安排,而不是亂七八糟、糊里糊塗的生活,這對於他離成功的遠近無疑有着重要的影響。隨着時代的發展,每個人的時間就更加顯得寶貴了,應該做和不得不做的瑣事塞得滿滿當當,真正想做的事卻又找不出空檔來,“忙、盲、茫”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只要保持科學合理的生活、學習、工作習慣,有明確家庭教育觀和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長的管理觀念,就能夠最大限度的陪伴孩子成長,讓我們的孩子邁向更加輝煌的成功彼岸。

家庭作業:

1、爲什麼我們要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2、孩子的習慣應該怎樣培養?

3、你的孩子身上有什麼“現象”?你準備怎樣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