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我的第一本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我的第一本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第一本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第一本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我的第一本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複述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瞭解“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佈置學生查閱有關牛漢的資料,一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

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誰都離不開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請學生說說,並談談閱讀感受)不少同學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記不清了,那是因爲我們的第一本書沒有什麼故事。但詩人牛漢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卻永志難忘。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牛漢去了解,看圍繞着第一本書演繹了怎樣的故事,在體味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把握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

2、默讀課文,感知內容,複述課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過程。

B、讀音準確,口齒清楚,聲音洪亮。

C、語言簡練生動,表達自然流暢。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說說“我的第一本書”的含義。

B、作者是懷着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呢?

三、研讀與賞析

深深打動我們的不僅僅是關於第一本書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述,以飽含熱淚的筆觸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以及由書引發的父子之情、同學朋友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些深刻的內容,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當父親聽說我把那一半書給了同學時,爲什麼“深深嘆着氣”?“我”的父親是怎樣的父親?

3、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書爲什麼“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讚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元貞的時候,兩人會有怎樣的對話?請你想象一下,然後揣摩人物的心理,對一段話。

五、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據課文所提供的資料,發揮你的想象,虛構一個“二黃毛的故事”。

課後記:本文飽含真情,雖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蘊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夠給學生極大的人生啓示。

我的第一本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六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它們或追憶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示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他的“第一本書”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人間溫情和生活樂趣。學習了這篇課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底蘊,感悟讀書對於人生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由於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儘量介紹一些關於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的苦難生活,課前也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或訪問老人等形式查找那個時代的情況,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藉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三、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辭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定爲:體會文中詞語的含義。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說: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爲: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因此,我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定爲: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是初三語文階段閱讀的一個目標。因此,我把本課重點明確爲理解語句含義,複述課文。

聯繫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到感悟,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由於不是親身體驗,難度要大點兒,因此,我把難點定爲: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學法:

由於本課語言淺顯易懂,因此課前讓學生自學,預習好課文,處理好字詞問題。理解語句則採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麼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誌不忘,因爲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後,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裏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理解詞語:

幽默悽慘翻來覆去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很輕鬆的完成問題。

(三)整體感知:

1、用五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然後複述課文主要情節,複述時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2、在朗讀感知課文和聽複述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a、“我的第一本書”僅僅只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做怎樣的理解?

b、作者是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四)問題研討: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就有疑問的句子或不懂或鄉考察同學的句子提出來,請同學解答。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暢所欲言:

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

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六)考考你:

本題是就課文最基本的知識,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拓展提高:

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五分鐘後交流。

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並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八)佈置作業:

a、把課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寫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題)

b、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本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把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寫下來,並且談談這本書對你的影響。(選做題)

本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強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九)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很遠,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在對於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適當在文章的寫作背景上多介紹一些,並注重對學生感情的引導,以此爲突破口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問題探究”和“暢所欲言”兩個環節中,欣喜的感覺盈滿心間。真的沒想到,在我眼裏一向缺乏自主閱讀體驗的學生,一旦給他們機會喚醒與文本主動對話的慾望,他們的表現是多麼出色!當學生的問題一個個報出時,我看到了提問題同學的驕傲和尚未習慣於“發問”的那部分學生臉上的驚羨!當問題報完,請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答案時,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發自內心地開始探究起來。那一刻,我在課堂中,彷彿聽到了田間禾苗在陽光下生長的聲音

本課有兩點收穫:

1、我體會到了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任務分析”的重要。

因爲事先讓學生寫寫讀課文後的感受、聽聽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才能瞭解學生真實的需要,並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確定課堂設計方案。平時牽着學生上課,所有對學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師從經驗出發的判斷,這種“一廂情願”其實是一種武斷的行爲。

2、要設法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文本產生對話。

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我們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用教師的解讀來代替學生自我的解讀這樣的弊病。閱讀教學中要改變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化的自我閱讀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現實中,缺乏自我體驗的能力,抓住閱讀權不放。這次嘗試讓我發覺,錯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這些做法還只是個嘗試,如果能帶給學生一點陽光的話,也只是從指縫間流下的幾縷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讓自主學習的陽光直射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