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閱讀練習:黃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初二閱讀練習:黃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黃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初二閱讀練習:黃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①位於黃河中游,地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青海諸省和內蒙古、寧夏兩個自治區的黃土高原,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曾居重要地位,被認爲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②早在六七千年前,這一地區就出現了仰韶文化,發展了以彩陶爲特點的光輝的彩陶文化。歷史上的夏、周、秦、漢和唐代,都把都城建在黃土高原上,在這片土地上發展了燦爛的古代文明。

③黃土高原作爲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爲那時這裏有着較好的自然環境。古代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的事實表明,古代黃土高原自然環境比今天要好得多。山地上生長着茂密的森林,既有松柏等針葉樹,也有多種闊葉樹大喬木,在溝谷中生長着由闊葉樹形成的茂密森林。而在由厚層黃土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原和黃土丘陵溝壑地上,既生長着大喬木,也生長小喬木以及種類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連叢生長。還有面積很廣大的天然草地。

④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棲息着多種草食動物,有成羣的野鹿、野羊,數不清的野兔,還有虎、豹、熊等大型食肉動物。

⑤這種自然條件爲我們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生存環境。

⑥在那時,土壤侵蝕的程度很輕。許多河流(包括黃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古代的黃土高原上許多河流被稱爲青河,這裏的湖泊也很多。在今天的西安和關中平原,因湖泊很多,周代到漢代期間,白天鵝、野鴨等飛禽在衆多湖泊中棲息,成爲關中地區的一大景觀。

⑦從漢代以後,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逐漸惡化。特別是從唐代以後,自然環境的惡化明顯加重。

⑧生態環境惡化一方面有自然原因,氣候環境比古代要冷和變得乾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類對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對耕地的需求,土地的開墾破壞了天然植被。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築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積大爲縮小。

⑨植被破壞導致土壤侵蝕加劇。原先平坦的黃土高原變得破碎,進入一種廣種薄收,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許多天然湖泊消失,河流含沙量增加,洪枯水位差增大的生態環境惡化、經濟文化大衰退的結局。

⑩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惡化表明,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破壞很容易也很快,但恢復起來卻很困難,也很慢,因爲一定的自然環境是自然界經數萬、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年的漫長時期逐漸演化的結果,而人類卻可以在幾百年甚至幾十年的短時間內就將其破壞。

11今天,再將黃土高原綠化是極爲艱鉅的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多年來,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綠化和綜合治理,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距離根治還有很大距離。

15、這篇文章以□□爲說明順序,以□□□爲主要說明方法,詳盡地介紹了曾是秀美山川的黃土高原幾千年來的□□過程。(4分)

16、第⑤段中加點的“這種自然條件”具體指□□□□、□□□□、□□□□、□□□□、□□□□。(5分)

17、第⑧段所說的“人類對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根據文意作出簡要回答。(6分)

18、請簡要說說你讀了本文之後的感悟聯想。(3分)

15、時間(1分) 舉例子(1分) 演變(2分,如答“演化”“變化”“惡化”者,亦可得分。)

16、(1×5=5分,答案順序不計,意思對即可得分。)森林茂密、草地茂盛、動物成羣、湖泊衆多、鳥類繁多

17、過量開墾土地破壞了天然植被(3分);因建築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森林面積大爲縮小(3分)。

18、開放性題目,答案不惟一,只要能緊扣文本,言之成理,表述簡明,即可得分。【參考示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載體,對環境的破壞無異於對人們生活的破壞。生態惡化的主要原因來自人類,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對自然的不合理利用”而最終誘發的惡果必然地還要由人類自己來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