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名師藤野先生教案

名師藤野先生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某種程度上,魯迅要寫這篇《藤野先生》,其實是要從自己青年時代老師的記憶中,發掘出“理想的人性”來和現實對抗。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名師藤野先生教案,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名師藤野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做到會讀、會寫並理解其含義。

2、收集魯迅生平和創作的資料,認識魯迅的人生道路,爲理解魯迅作品打下基礎。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明確這篇回憶錄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記敘的。

2、複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寫及典型事例對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習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1、 聯繫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2、 品味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方法:資料蒐集法;閱讀體驗法;語文活動式教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情景導入:

魯迅先生一生著述頗豐,但對於自己的老師,他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三味書屋裏的壽鏡吾先生,一個是留洋學醫期間的藤野先生,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先生。藤野先生是日本的一位老師,魯迅先生早年跟他學習醫學,最終又沒有堅持從事醫學事業,爲什麼還要專門寫文章來紀念他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藤野先生》一文,來看看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二、資料助讀

1、作家作品

(課件)

2、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課件)

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於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09年回國後,繼續用文藝作爲武器進行戰鬥,成爲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圈點勾畫法默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思考:(課件)

(1)標註出重點詞語。

(2)這篇散文是以什麼順序記敘的?又是以什麼作爲中心記敘的? 以什麼爲線索來記敘的?

(3)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4)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並說說各部分的大意。

2、交流觀點

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全文共分三段:(課件)

一(1-3):見到藤野之前,在東京的所見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 別。

三(36-38):離開仙台後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動。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組織材料。開頭寫在東京的所見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緣由,接着寫到仙台後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這就是當年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這篇文章還有另外一條暗線,那麼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我們先按下暫且不表。下面先來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採用跳讀方式。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課件)

跳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關於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作者初到仙台時,目睹耳聞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語文活動,搶答下列問題:(課件)

藤野全名: (藤野嚴九郎)

供職學校: (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教授課程: (解剖學)

外貌特徵: (黑瘦、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學者形象: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大家找找看,一共寫了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幾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2、學生朗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課件)

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心實習———熱情誠懇

瞭解裹腳———求實精神

惜別 ———尊重友愛

3、 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爲教師的優點,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動作者的是什麼呢?

交流明確:

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他對作者這樣一個來自弱國的學生不同尋常的熱忱、尊重、毫無民族偏見的支持與鼓勵。

4、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結論:生活儉樸、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正直熱誠、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學者。

5、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明確:(課件)

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

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後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欲知後事如何,留待下回分解。

五、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認真練字,積累詞語。

3、完成《同背作業》“基礎知識”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複習舊知:

二、重點研讀,深入探究:

1、語文活動設計:名人訪談

在課文中,除了着重描寫藤野先生外,還多處敘述了魯迅在日本留學的經歷,先在東京留學,後到仙台學醫,最後離開仙台,棄醫從文。他爲什麼這麼頻繁地輾轉各地呢?如果你是魯迅,你該如何講述你的這段心路歷程?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思考:

(1)魯迅爲什麼來到東京?爲什麼要離開東京?

(2)魯迅爲什麼要學醫學?是什麼原因使你決心棄醫從文?

(3)你對作者的敘述還有哪些疑問?

2、學生研讀課文,合作交流:

(1)我來到東京留學,是想學習醫學,探求救國救民之道。我對東京“清國留學生”不是去逛公園,就是在會館裏學跳舞這種空虛、無聊的生活感到憎惡、失望和不滿,因此決定離開這個烏煙瘴氣的環境,而到別的地方去看看,這就是我要離開東京到仙台的原因。

(2)“匿名信”和“看電影”這兩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匿名信事件”使我深感弱國備受歧視的悲哀,激發了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爲拯救民族、富貴強民的願望。作者的個人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看電影事件”使我深感“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爲此,我決定棄醫從文,以拯救國人的靈魂。

(3)可能出現的疑問:從東京到仙台途中,要寫的內容是很多的,作者爲什麼只寫“日暮裏”和“水戶”兩個地方?魯迅到仙台後,受到了優待,這能說明什麼問題?

交流後明確:

因爲“日暮裏”中的“日暮”會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窮”之意,從而觸發清政府日薄西山的憂恨之情,所以記得;“水戶”則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這時也正身居異國他鄉,對這樣一位具有民族氣節的學者自然會產生仰慕之情。這樣寫是爲了表達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受到的優待是“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爲我的食宿操心”。這段生活描寫,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誼,又隱約讓人感受到弱國國民的辛酸,這是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3、“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我”對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懷念,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裝訂收藏講義

②懸掛先生的照片

③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爲鬥爭和力量。

4、精讀第38段,思考:

“良心發現”指什麼?(作者熱愛祖國、勇於鬥爭的思想受到觸動)

“增加勇氣”指什麼?(作者長期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

“正人君子”指什麼?(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

5、教師引導:作者是用什麼來統攝全篇內容的?

明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6、 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交流明確: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以作者的愛國之情爲情感線索,敘述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和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也深刻而含蓄地表現了作者的赤子之情。

三、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精煉準確,耐人尋味,常常在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中,有力地表現豐富深刻的含意和複雜深沉的心境。

1、朗讀第1、2自然段,找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說明理由。

a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b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誇張、比喻)

c除下帽來,油光可鑑。(比喻)

d實在是標緻極了。(反語)

e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反語)

學生交流後回答,教師明確:

(1)“無非”表示“只不過”的意思,表露了作者對東京的失望和對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的厭惡之情。作者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遠大抱負與灰色的環境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複雜心緒包容在這感慨良多的一句話裏面,反襯出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2)句中“標緻”是反語,用以諷刺。“實在”表示“的確”的意思,用“實在”加強“標緻”,增強了這一反浯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動後則語意直露,缺乏諷刺意味。

2、學生集體誦瀆第5語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優待。究其緣由是“物以希爲貴”。那麼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爲”替代嗎?

(2)“居然睡安穩了”句中“居然”是什麼意思?對錶達思想感情有什麼作用?

教師點撥: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與句末語氣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肯定語氣。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他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有點自謙、自喜,還有點隱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優待,推斷爲“物以希爲貴”,包含着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爲”則表達不出這層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說明這個客店居住條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穩了,表露了作者對生活環境的惡劣不以爲意。“居然”一詞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3、學生自讀課文第24至3l語段,合作探究:

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

這是一個荒謬的推理,強盜的邏輯,表明作者的人格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極大傷害。在他們看來,貧弱中國的國民是低能兒,分數六十分以上,是老師漏題,而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這種出於偏見而武斷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所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願望。

四、課堂小結

欣賞一篇優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陳年佳釀,只有用心體悟,才能獲得心靈的飛躍和思想的昇華。魯迅的文章尤爲如此。走進散文《藤野先生》,使我們更親近地觸摸了魯迅奮然前行的心跡,更深透理解了魯迅感念師恩的豐富內涵。藤野先生,令魯迅感念,更鐫刻在讀者的心中,願我們在關愛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爲湛藍、亮麗。

五、作業佈置

1、深入理解課文,感受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完成《同步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