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走向蟲子》初二語文教案大綱

《走向蟲子》初二語文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一)課堂教學要求:

《走向蟲子》初二語文教案

【教材分析】

文章通過對一隻八隻腿的蟲子、蜣螂、螞蟻的描寫,得出不要自以爲是、盲目估算一切的結論,運用幽默的寫作手法讓我們在思考人類弱點的同時激發我們尤其是青少年走向自然、感悟自然。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瞭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2.感悟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

3.激發學生走向自然,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讀懂文章。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學會反思。

【教學建議】

1.激情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南帆先生的《螞蟻》和馬克·吐溫先生的《辛勞的螞蟻》,知道了他們其實是通過螞蟻來寫我們人類,今天我們要走近更多的小蟲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過小蟲子來寫我們自己。我們今天一起——走向蟲子。

2.作者簡介。

劉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沙灣縣一個小村莊裏,在那裏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後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人畜共居的村莊裏,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敘述着一種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該書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爲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還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樑的太陽》,散文《風中的院門》《庫車》等。曾獲“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現爲《中國西部文學》編輯。批評家們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亮程是中國20世紀的最後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在那裏夾雜地生長着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孤獨無助,快樂和幸福。

3.檢查並鞏固重點字詞的音形。讓學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認爲重點的字詞,通過標音、註釋來解決疑難、重點字詞。

蜣螂(qiāng) 鏟(chǎn) 喘(chuǎn) 土坷拉(kē)

4.整體把握。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疏理文章脈絡。

第1—3自然段:八條腿的蟲子“慢慢悠悠地爬”。

第4—6自然段:蜣螂“滾土塊”。

第7—13自然段:螞蟻“搬幹蟲”。

5.具體研習。

(1)組討論:這三隻小蟲子的行爲是否如作者一開始說的“可笑”呢?

明確:不是。對於第一隻蟲子,作者說到“這下該我爲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沒有看見指頭底下還有路”。對於蜣螂,作者寫道“……還是少管閒事。我已經有過教訓”。對於螞蟻,作者的感慨是“我這顆大腦袋,壓根不知道螞蟻那隻小腦袋裏的事情”。可見,剛開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後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們人類。

(2)文中的三隻蟲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們“人”的可笑之處呢?

明確:從第一隻蟲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爲是”;從蜣螂身上,可笑人類智慧的有限;從螞蟻身上,可笑人類能力的有限。

小結:至此我們可以說,課文內容雖寫的是“走向蟲子”,其實是透過蟲子看清自己。作者感悟出:人的侷限性如此之明顯,在某些方面連一隻小蟲子都不如,卻常常盲目地爲優越感所矇蔽。

(3)討論:我們學過南帆先生的《螞蟻》,大家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對“人”的思考)

明確:相同——都是通過小動物來思考人類。不同點——《螞蟻》反思的是人的命運,人在何種意義上能夠駕馭自己的命運,它突出的是人類生存的困惑問題,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則是人性的弱點。在某些方面,人其實不如蟲,但人類對此卻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對人類缺乏自審意識的剖析。

6.結合習題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語言

7.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讓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弱點,那麼我們就應盡力去克服它,時時注意自我反省。孔子有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我想,我們不僅要向他人學習,還得向大自然中萬千生靈學習,畢竟我們人類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員。那麼,希望同學們今後能夠走近自然,關注自然,保護自然,做個真正的有心人。

8.作業佈置。

完成課後習題。

(二)教學課件(積件)要求:

1.課文中提及過的圖片:比如螞蟻等蟲子場景的影像等。

課件使用目的: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談感悟引入對課文的理解。

2.配樂朗誦課文中描寫蟲子的精彩片段。

課件使用目的: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慨。

3.作者劉亮程的簡介

課件使用目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教學資料要求:

1.螞蟻等蟲子場景的影像等。

2.作者簡介。

劉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沙灣縣一個小村莊裏,在那裏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後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人畜共居的村莊裏,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敘述着一種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該書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爲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還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樑的太陽》,散文《風中的院門》《庫車》等。曾獲“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現爲《中國西部文學》編輯。批評家們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亮程是中國20世紀的最後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在那裏夾雜地生長着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孤獨無助,快樂和幸福。

3.相關資料

劉亮程的哲學

蔣子丹

劉亮程在他的文章裏是一個農民。這個農民終日扛着一把鐵杴走在田野上,悠閒時便東張西望,關心着村裏的驢和村外的兔,還有忙碌的螞蟻和離羣的飛鳥,以及風中的落葉和太陽下無名的野草。這是一個完全感性的世界,聲音和色彩的世界,與文學中常見的進步與落後、革命與反動、意識與潛意識等視角毫無關係。但感性並不是膚淺和無知,恰恰相反,能夠傳達溫和脈跳的感覺,常常展示着任何高超理念也無法企及的深刻。

……顯得平凡孱弱無關緊要的弱小生命,在這個農民眼裏值得牽腸掛肚,與自詡爲萬物靈長的人類同生共榮,大可等物齊觀。他的世界因爲有着自然萬物的參與而變得格外博大和深遠,他的情感由於有着和大自然的親近變得格外細膩和敏銳。

(選自《天涯》1999年第5期)

潛在的危險

黃毅

他在一篇名曰《走向蟲子》的文中這樣寫道:一隻八條腿的小蟲,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我看得可笑,它望見前面沒路了嗎?竟然還走。再走一會兒,就是指甲蓋,指甲蓋很光滑,到了盡頭,它若懸崖勒不住馬,肯定一頭栽下去。我正爲這粒小蟲的短視和盲目好笑,它已過了我的指甲蓋,到了指尖,頭一低,沒掉下去,竟從指頭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這下該爲我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沒有看見指頭底下還有路,走向手心的路。人的自以爲是使人只能走到人這一步。

這是在談人與自然,還是在闡述人生?亮程的散文機智往往就這樣在你還沒有注意的時候悄然呈現。這種小事情中的大智慧,在他的篇什中俯拾皆是……

(選自《鄉村哲學的神話》,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