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民國的四大美女

民國的四大美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民國四大美女分別是:林徽因、陸小曼、周璇、阮玲玉。他們又有着怎麼樣的傳奇人生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民國的四大美女吧!

民國的四大美女

民國四大美女指的是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四個美女,包括校園皇后陸小曼,才氣與美貌並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稱的周璇和電影皇后阮玲玉。陸小曼以高消費而聞名,是個典型的敗家女;周璇唱的是別人幸福,卻把自己的苦包裹了起來;阮玲玉骨子裏是卑賤的,脆弱的靈魂找不到出口;惟獨林徽因是幸福的可愛女人,成就一段傳奇人生。她們纏綿的故事,爲女性指點迷津,讓男士回味無窮。

林徽因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一個集美貌與智慧一體的女子,降生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稱的杭州。這是一個美麗着哀愁着的女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享受着世人崇拜的女子,她在寂寞中快樂,在快樂中寂寞,有着卓越才華和普通的性情。

林徽因,說她絕代美麗,也許有不妥之處,但說她才華傲世,絕不過分。她清麗的文風所到之處無不留有餘香,令人回味無窮。她細膩幽雅的文筆使枯燥的建築都成爲一首首美麗的詩篇。

林徽因的美,是一種整體的美,乃近於神。這種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如果硬要訴諸文字,可以借用賈寶玉所作《芙蓉女兒誄》對晴雯的禮讚,聊窺一斑:其爲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爲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爲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爲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當然,這個裏面不僅有林徽因本人的資質,還有情人眼裏出西施,還有時代和藝術的需要,還有美好的想象與傳奇,共同書寫一篇愛與美的童話,讓人唏噓慨嘆,讓人流連不已。

她的美,也是一種清麗的美,禁不住要讓人聯想到一輪彎彎的明月,高懸於天際。那決不是可以單單用外表來衡量的。有人說,女人的美是多樣的,少女有少女的清純,少婦有少婦的嬌媚,中年有中年的成熟,而老年則有老年的風韻。而這些美的女子,儘管容顏凋謝,人們也認爲她是美的。就像看到一位鶴髮童顏的老婆婆,你仍會忍不住讚歎她的可愛一樣。而林徽因便是如此的,發自內裏的蘊涵的美,而且是美麗了一生一世的女子。

美,幾乎是全天下女子畢生所追求的東西。如今美女遍地的時代,時尚包裝也便成爲了美的道具。在這裏提到道具,全然沒有貶低之意。道具乃生存必須之物,毋庸質疑。世上哪個女子不愛美呢?愛美乃女子之天性,就像男子對權利的追求一樣。包裝的效果自然很好,無數男子的垂青就是良證。但美也有千千萬萬種,而如今世上獨少林氏之美。

讀林徽因,會讓你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裏稍做片刻的休憩。你我皆凡人,在如今物慾橫流的時代,常難以拒絕這變化莫測的世事。不是高居幽境,六根皆除的聖僧,就難免沒有七情六慾。只是,讓那顆浮躁之心稍得歇息吧。我於是感嘆林徽因的美,這美,是那個時代纔有的。

很欣賞那一時代的文風,林語堂,徐志摩,沈從文,那些生活在窗戶裏面的人們,給了我們很多人生的感悟,啓迪。而林徽因則像是那個時代美的縮影,化身。她沒有張愛玲身上大上海的浮華,也沒有魯迅對社會犀利深刻的筆觸。而她的美是天然的,沒有被染指的純淨。這也是我之所以欣賞林語堂的文人墨客之處對於人性的挖掘,那是永恆的東西,那些不會因社會變遷而變化的東西。魯迅的筆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生靈塗炭的社會,而那些窗子裏的人卻帶給我們一些關於人性的思考,感悟。就象我們在感慨古代的哲人早已在幾百年前發現了我們尚在感知的真理一樣,讀窗里人的書我們也時時與其共鳴。此類文章的美如要找一象徵,來明朗化,那麼,便是林徽因了。她的美與那些文章的氣質是如此的吻合。

陸小曼

陸小曼,是民國才女中最讓人唏噓感慨的一位。她起點最高,家世最好,父母也對其寵愛有加。才華美貌樣樣不缺,即使是在美女如雲的上海交際圈,她依然是其中的人尖子。據說金庸筆下的黃蓉,就是以她爲原型。然而這樣一位才貌雙全的奇女子,晚景卻極爲淒涼。依靠他人接濟爲生,體弱多病,既沒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沒有任何足以流傳下來的有價值的作品。讓人津津樂道的,只有她與徐志摩曾經的一段舊情。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撕碎了給人看。你可以說陸小曼紅顏薄命,命運多舛。只是客觀地來看一下,陸小曼的人生悲劇,難道她自己不用來擔負一點責任嗎?

先來回顧一下陸小曼的人生歷程。陸小曼自幼天資過人,興趣廣泛、天文地理科學戲曲無所不通,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且天生麗質、美貌出衆、氣質如蘭。在家裏,父母都寵着她,依着她。在學校裏,更是一干人都圍着她打轉。大家都稱她爲“皇后”。她每次到外出活動時,中外大學生往往有前後數十人,給她拎包持衣,而她則高傲至極,對那些人不屑一顧。

陸小曼的第一個丈夫叫王賡。這個王賡應該是中國近代最優秀的職業軍人之一。他曾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西點軍校,與後來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將軍是同班同學。與陸小曼結婚的時候,王正任教北京大學。陸小曼的父親看到了王賡的前途,把陸小曼嫁給了王賡。

王賡也的確是個合格的丈夫,他對嬌妻百依百順,呵護有加。然而即使是中國軍人中“第一帥、第一有才、第一有手段”,仍然無法預防妻子紅杏出牆。陸小曼的人生太順利了,所以她對輕易得來的東西不屑一顧。她的人生缺乏激情,所以她在遇到同樣有着浪漫情懷的徐志摩時,兩人很快情投意合。

她因爲希望迫切地與徐志摩結婚,據說,與王賡即將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雙方家族都在極力挽留。陸小曼依然我行我素,不管不顧。她雖然天資聰穎,可在某些方面,就完全是一個還沒長大的,被寵壞的沒心沒肺的孩子。可是作爲留學美國的職業軍人,王賡對陸小曼與徐志摩的結合,表現出了寬厚與包容。他送給徐志摩一封短信,說:“我們大家是知識分子,我縱和小曼離了婚,內心並沒有什麼成見;可是你此後對她務必始終如一,如果你三心二意,給我知道,我定會以激烈手段相對的。”

雖然當初愛得驚天動地,可婚後陸小曼與徐志摩過得卻並不幸福。陸小曼與徐志摩結婚後,每個月要花費五六百大洋,相當於今天兩三萬元人民幣。在那個普遍貧困的年代裏,陸小曼如此揮金如土,苦了詩人徐志摩,他爲了維繫“浪漫”愛情,必須拼命去賺錢。且陸小曼性格太過張揚自我,處處以自我爲中心,她迷上抽鴉片導致身體衰弱,無論徐志摩如何勸諫她也分毫聽不進去。兩人經常爲瑣事而爭吵,到最後,兩人都心力交瘁。

用陸小曼母親的話來說是“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死了小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徐志摩沒有與陸小曼結婚,不需要爲了金錢四處奔波,他也許不會離開前任妻子張幼儀,就能得到家人的經濟上的接濟,不需要那麼勞累,更不會死於飛機失事;同樣道理,陸小曼不離開王賡的話,她也必定是個富太太無疑,不會如此落魄。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的生活軌跡沒有多大的變化:一是仍然留戀鴉片,二是身體還是多病,三是仍然沒有生兒育女,四是還是要靠男人來維持生計。即使陸小曼本人出身名門,才高八斗,她還是貪戀安逸,沒有勇氣出來工作。

某些地方,她與林徽因有些相似。同樣美貌出衆,追隨者衆多。同樣秀外慧中、多才多藝。而比起林徽因,她卻欠缺了那一份自強自立的獨立精神和現代氣質。比起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她更是打馬難及。張幼儀在歷經被丈夫拋棄、喪子的痛楚,從挫折中走出來之後,轉身成爲鏗鏘玫瑰,很快開創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

這也是大部分天資過人者共同的命運,整個世界在最初都會給予他們那種不負責任的、沒心沒肺的寵愛,使得他們春風得意,昂首向前,所向披靡,以爲這個世界永遠都會圍着自己打轉。直至,終於踏入再也無法回頭的沼澤地。陸小曼在自己風華正茂的時候,憑藉自己的才華與美貌,混得順風順水。一揮手,就有萬千人拜倒在自己腳下,大約從未想過自己晚景竟然如此落魄。

有時候,這個世界輕易給你的寵愛,都有毒。老子說,“寵爲下,得知若驚,失之若驚”,寵愛本來就是一個薄脆易碎的東西。陸小曼所不瞭解的正是這點:她一路所獲得的,都是這種薄脆易碎的寵,而不是深沉有力負責任的愛。而陸小曼既沒有受到過父母比較嚴正的勸誡,又沒有經過坎坷生活調教,她遇到的所有人,對她都有一種不負責任的寵愛,很容易讓她以爲,聰明加上美貌,就能所向披靡,爲所欲爲,從而失去了自強自立自我成長的機會。所以,在她被生活當頭一棒的時候,很快墜入谷底,毫無反抗的餘地。

在這個世界上,長久的恃才傲物,拒絕自強自立的自我成長,從來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阮玲玉

多雨的時候,人們喜歡走騎樓。這種獨特的建築,也只有在這多雨的南方纔能看到。她是聰明的人們自主創新的產物。騎樓是善良的,甚至還有些博愛和包容的意味。沒有撐傘的忙碌,沒有雨衣的負荷,也不像低矮屋檐的短暫駐足。善良的騎樓,總是懷着一顆誠摯的心,爲雨中無助的人們帶來一絲自在的舒適和幸福。

認識阮玲玉已是很早的事情了,可當我從歷史書中得知她的祖籍爲廣東中山時,也爲之一驚。相信即使是想象力天馬行空的人,在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很難將這位往日十里洋場的電影明星和國父孫中山的故里聯繫在一起。我並不知道在阮玲玉內心深處是否也曾有過鄉愁,或是否有過衣錦還鄉的願望。可無論如何,籍貫是個神奇的東西,帶着一種根系的倔強。對於阮玲玉,她已經揹負得太多,我們不能再讓她背上背叛祖先的罵名,姑且算她是故鄉人罷!

阮玲玉無疑是一個悲情的人物。發現她的導演曾經說過:“她像永遠抒發不盡的悲傷,惹人憐愛。一定是個有希望的悲劇演員。” 阮玲玉用她的電影人生驗證了這句話。她從《掛名夫妻》開始,在影片中飾演各類不同角色,塑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婦女形象,其中有農村少女、女工、女學生、小手工藝者、女作家,以至舞女,尼姑和乞丐,有正派角色也有反派角色;由少女演到老年,從舊社會的殉葬者一直到爲人民利益而奮鬥的先進女性。這些人物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這些充滿悲劇色彩的銀幕形象,也就是舊中國千百萬苦難婦女的縮影。她們的不幸遭遇震撼着人們的心。

曾經在博雅看過一個阮玲玉圖片展。當黑與白,光與影再次清晰地呈現,往事就並不如煙。幾乎每一張照片她都在微笑,可沒有人知道這微笑背後到底暗藏着多少不足爲外人道的美麗的哀傷。在那一刻,我深深地被這種微笑震住了。有人說:“她比煙花寂寞。”如此一個充滿了憂愁暗恨的女子,一個靠無聲的肢體語言表演的默片明星,卻被有聲的流言惡意中傷。《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至少還有白居易這個知音,而阮玲玉似乎一直在亂世中踽踽獨行。雖說影迷無數,可當一切都洗盡鉛華,留下的只有暗香的灰燼,和它拼出的“人言可畏”的嘆息。

然而時間不是鏡頭,不會因瞬間的美麗而定格。現在的中山,對於阮玲玉的提及已是鮮有筆墨,更無半點往日的足跡可憑弔。似乎關於她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塵埃落定。“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或許也是一種仁慈罷!

我有時在想,如果阮玲玉生活在現在,生活在中山,大概就不會如此悲哀吧?儘管現代的信息交流渠道比從前更多元化,但中山人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你,我,他,都一同喜愛着這位故鄉人。中山人會像中山的騎樓一樣,用善良和博愛包容她的一切,爲她抵擋陰霾的天空下混淆視聽的流言,爲她撐起另一片天空。中山人會爲阮玲玉而驕傲,他們會排隊去看她主演的電影,並贈予鮮花和掌聲。電視,廣播,報紙上都充滿了對她的鼓勵和支持,向她傳達來自故鄉的聲音。無論是在哪裏,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聽到有人在說阮玲玉的流言,都會據理力爭。所有的中山人會組成一幢幢連綿不斷的騎樓,爲阮玲玉護航。那麼,騎樓下的阮玲玉,和屬於她的藝術人生,或許就不會如此短暫,不會像從天而降的一滴淚水一樣一夜間在人間蒸發。在她眼中的世界,就不會如此黑暗,她會覺得“人言”是可愛而非可畏的。她嘴角的那令人熟悉的微笑或許會更加悠長。

我喜愛的故鄉人,是一顆曾經劃過天際的一顆星星。我希望所有的中山人都會關注和喜愛她。因爲中山人的博愛,創新和包容,我堅信,騎樓下的阮玲玉,會獲得前所未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