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陶潛最愛是菊花

陶潛最愛是菊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菊花,常常被文人用來表達自身的高潔。屈原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以服用高潔的菊花比喻自己的修身潔行。歷代都有文人學士歌頌菊花,或歌頌菊花的凌霜不凋,或歌頌菊花的恬淡自處,但陶淵明的菊花詩,卻是無人能出其右,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將菊花這一植物,劃入了自己的領地,有詩言:陶公沒後無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羅隱《登高詠菊盡》),可見陶淵明與菊花淵源之深。

陶潛最愛是菊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句詩,出自《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詩的情景意,大概可以用偶然無心來表示。採菊是偶然的興起,東籬有菊,遇而採之;見南山也是無心之見,轉轉悠悠,忽見南山;此時飛鳥偶然飛過,茫茫然中蛻化出無限詩意,投射着陶淵明在解脫世事紛擾之後精神獲得歸屬依託、一片寧靜歡暢、怡然自得的心情。

陶淵明之前也有人採菊,西晉陸雲言思樂芳林,言採其菊(《失題》),東晉袁宏有《採菊詩》,王羲之有《採菊帖》,但直到陶淵明,採菊才獨絕千古。從此之後,提到採菊、東籬、南山,就聯想到了陶淵明。陶淵明之後也有人採菊,唐代戴叔倫言採菊上東山,山高路非遠,南宋陸游言採菊還挼卻,空餘滿袖香。但許多采菊詩,話語之中難離陶淵明,如南宋王十朋《採菊圖》,首句便寫淵明恥折腰,描寫的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圖景;張栻的《採菊亭》,首句是陶公千載人。杜甫《秋盡》言,籬邊老卻陶潛菊,更是直接而明確地用陶潛菊來指稱菊花。楊萬里有一首《賞菊》詩這樣寫道:菊生不是遇淵明,自是淵明遇菊生。歲晚霜寒心獨苦,淵明元是菊花精。將陶淵明直接視爲菊花精。這樣的榮譽,無論是陶淵明還是菊花,大概都願意吧。

無疑,陶淵明成了菊花的知己。他愛菊花的色彩,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飲酒》其七);他愛菊花的芬芳芳菊開林耀(《和郭主簿》其二);他愛菊花的傲骨,懷此貞秀姿,卓爲霜下傑(《和郭主簿》其二);他也愛菊花的藥效,菊解制頹齡(《九日閒居》)。他對菊花的方方面面都表達了欣賞的`態度,用飽含讚歎的情感去詩意地描繪,這個知己做得很徹底。

陶淵明已經成爲一個永遠不會令人厭倦的話題,文學家不斷地吟詠他、使用他的典故,畫家們不斷地描畫他,而無論詩詞還是畫作,都缺不了菊花。菊花,是陶淵明人格的顯現與象徵。可以這樣說,陶淵明將菊花人格化,將菊花素雅、淡泊、高潔、悠然的形象與自己的志趣自然結合,而掀起了後人將菊花視爲君子之節、逸士之操的風潮。陶淵明之後,東籬之菊就成了君子之花,代表着孤標傲世,代表着疏野頑強,更代表着隱逸安閒、返璞歸真,成爲古今文人用來寄託情懷、抒發己意的經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