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關於韓愈的故事

關於韓愈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導語: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韓愈的故事軼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韓愈的故事

  韓愈投書蒼龍嶺

蒼龍嶺乃西嶽華山上一處著名景觀。是從雲臺峯通往“天外三峯”的一條險徑。遠遠望去,像一條直衝雲霄的游龍,遊行在兩山之間,龍脊突兀,寬不足三尺,兩邊皆爲萬丈深淵。雲涌華山之時,若隱若現,十分神奇險峻。蒼龍嶺的頂端有一“逸神崖”,上刻“韓退之投書處”六個大字。這處遺蹟其中蘊含了一段唐朝傑出文學家韓愈遊覽華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後期,韓愈被貶,心情十分不好,剛好遇到他的侄子韓湘子和華山修道士呂洞賓,二人勸說韓愈去華山一遊,以解心頭之悶。韓愈對名川大山一貫比較感興趣,但因以往政務冗忙,沒有閒餘時間,苦不得遊,今日,經他倆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嶇,如何去得?”韓湘子道:“這有何難?”於是兩個道人夾着韓愈瓢至山頂,然後兩人離去。

韓愈立於峯頭上,放眼環視,只見華山層巒疊嶂,蒼松鬱郁,小徑通幽,奇鳥鳴叢,悅耳動聽,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觀賞了鎮嶽宮、玉井樓、二十八宿潭。他縱目西峯,氣勢磅礴,蓮葉覆頂,開石爲洞,廟宇依山勢而建,道路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輝相映,翠草綠樹,互爲襯托,無限奇景佳境引得韓愈詩興打發,遂吟道:“太華峯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痾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寅緣。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吟罷,他又興致勃勃地登上極頂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點。他又來到南天門,觀看了凌空高撐的長空棧道。他懷着欲罷難捨的心情,走遍了東峯,領略了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下了金鎖關,來到五雲峯,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難,變邁開腳步往下走,轉眼來到“蒼龍嶺”頂端,往下一看,天際茫茫,蒼龍嶺形似雲霧中的一座獨橋,兩邊深不見底。面對此景,韓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軟腿顫,一步也不敢邁了(唐時的華山,不象現在這樣鑿石爲階,設欄護路,履險如夷。唐時不過是在“龍”的脊背上粗鑿了幾個石窩而已,遊人到此,只能手腳並用攀爬而上下,象這樣的險境,怎能不使善習文弄墨的韓愈膽戰心驚呢?)。但不下山不行,當時的華山非今日可比,荒寂無人,蟲獸出沒,不是久留之地。韓愈鼓足勇氣向下走,但走不了幾步又退回來,腳下還不時打滑,真是一走退兩步,緊張的冷汗直流,渾身顫抖。爲減輕行李,他把所帶的書籍都丟下嶺去,但還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並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於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大智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願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華山採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既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

後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游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後人又於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後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對一哭一笑,又表現出另一種心態,並做詩云:“華之險,嶺爲要。韓老哭,趙老笑,一苦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

韓愈在蒼龍嶺留下的`這段逸事,爲我們增添了許多情趣和遐想。而蒼龍嶺之險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韓愈走馬牽山

唐代韓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寫了一篇奏章勸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勞民傷財,荒廢朝政,皇帝看後很生氣,就把他從京城貶到潮州來做刺史。

韓愈上任時,正逢潮州大雨成災,洪水氾濫,田園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視,只見北面山洪洶涌而來,心想這山拱如果不堵住,百姓難免受害慘重。於是他騎着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勢,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隨從張千和李萬緊隨他的馬後,凡馬走過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爲堤線的標誌。

韓愈插好了堤線,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標築堤。百姓聽了十分高興,紛紛趕來,豈料一到城北,就見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條山脈,堵住了北來的洪水。

從此,這裏不再患水災了。百姓紛紛傳說:“韓文公過馬牽山。”這座山,後來就叫做“竹竿山”。

  韓文公祭鱷魚

潮州的韓江,從前有很多鱷魚,會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們叫它做“惡溪”。

一天,又有一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後很着急,心想鱷害不除後患無窮,便命令宰豬殺羊,決定到城北江邊設壇祭鱷。

韓愈在渡口旁邊的一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着大江嚴厲地宣佈道:“鱷魚!鱷魚!韓某到這裏來做刺史,爲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只限你們在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處!”

從此,江裏再也沒有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現在,人們把韓愈祭鱷魚的地方叫做“韓埔”,渡口叫“韓渡”,又叫“鱷渡”,還把大江叫做“韓江”,江對面的山叫做“韓山”。

  韓文公設水布

古時候,韓江裏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時跳下江,霎時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溼了幹,幹了又溼,常常得肚痛病和風溼病。於是他們做工時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邊挑水、洗衣服的婦女,看見放排工赤身裸體,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裏去。官府交涉下來,放排工只好照舊又穿上衣服。

韓愈來到潮州後,這件事傳到了他的耳朵裏,他跑到江邊實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溼衣服,不鬧出病來纔怪呢!

回衙後,韓愈便作了個決定,叫人到江邊通知放排工:今後扎排、放排時,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間扎塊布能遮羞就好了。這塊布後來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農民勞動時帶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韓愈與叩齒庵

韓愈來到潮州後,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見一個和尚,面貌長得十分兇惡,特別是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更是使人害怕。韓愈本來就是因爲勸皇帝不要爲迎接釋迦牟尼的骨頭過分勞民傷財,才被貶到潮州來的,早已對和尚沒有好感了,一見這副“惡相”,更是討厭,他想這決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長牙。

韓愈回到衙裏,才下轎,看門的人便拿來一個紅包,說這是剛纔有個和尚要送給老爺的。韓愈打開一看,裏面非金非銀,是一對長牙,正好和那和尚的兩隻長牙一模一樣。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齒,並沒說出來,他怎麼就知道了呢?

韓愈立即派人四處尋找那個和尚。

見面交談後,韓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很有名聲的潮州靈山寺的大顛和尚;是個學問很深的人。韓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賠禮道歉。這以後,兩人終於成了好朋友。

後人爲紀念韓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誼,就在城裏修了座庵,叫“叩齒庵”。

  侄子成仙

傳說韓愈能生活自給以後,就將大哥的遺孤韓湘接到身邊與自己同住,並教導他認真讀書。但是,韓湘對讀書進仕不感興趣,卻對訪仙修道執迷不悟,韓愈對此非常痛心。有一次,韓愈在尋找外出訪仙的韓湘時,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詩中說道:“兩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河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一爲公與相,潭潭府中居;一爲馬前卒,鞭背生蟲蛆。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希望侄子能有覺悟。

誰知韓湘回家見到詩後,也寫了一首詩來言志。詩中說:“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韓愈不相信侄子,一會能釀成美酒,一眨眼使樹開花。韓湘遂撮土一盆,一會兒說:“花已開矣。”拿開盆只見碧花兩朵。葉間有兩行小字,是一詩聯:“雲橫九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對侄子的本領大爲驚異,只好聽任韓湘離開自己,雲遊天下去了。據說後來不久,韓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韓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