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關於李建成的故事

關於李建成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導語:歷史上的李建成、李世民與我們認知中的存在較大差距,太子李建成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關於李建成的故事

歷史掩蓋不住李世民篡改國史的醜惡,更掩蓋不住李建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門兵變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痛哭不已,與衆將士言:太子生前對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奔赴玄武門,爲李建成報仇。古來“士爲知己者死”,二馮所爲正是這一俗語的最好註解。

第二件事是破劉黑闥之戰。作爲唐朝統一中國的最後一場戰爭,它的勝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李建成破劉之前,已有李元吉與李世民征討過,但二人不僅沒有對劉黑闥等實行安撫政策,反而還施行“懸民處死”的高壓政策,再加上這些人對李家的疑懼心理,武德四年七月,劉黑闥再次造反,抵抗大唐。

李建成只好親自征討之。他接受了魏徵“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諭遣之,則可以坐視離散”的建議,改變過去“妻子系虜,欲降無繇”的高壓政策,實行寬大安撫政策以爭取人心。史載:“建成至,獲俘皆撫遣之,百姓欣悅。”爲了擴大影響,李建成讓被釋者互相轉告:“若妻子獲者,既已釋矣。”這一措施起到了爭取民心、瓦解鬥志的作用,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結果劉黑闥部隊“衆乃散,或縛其渠長降,遂擒黑闥”。這樣,李建成沒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決了河北問題,使唐初社會安定了下來。在這一事件中,雖然採取的寬大安撫政策是出於魏徵之謀,但實施者卻是李建成。

和李世民一樣,李建成也曾廣羅人才,善待賢才,“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在建唐前後,李建成招攬了許多謀臣猛將,爲他出謀獻策。這些人中的許多人都成爲後來的貞觀名臣,爲貞觀之治作出了貢獻。如李建成的謀臣魏徵後來在貞觀年間以諫諍之臣而聞名,李建成曾甚禮之;武將中的馮立也在後來的貞觀年間“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視爲心腹;名臣韋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還有鄭善國、李綱等,都受到李建成的優待。

那麼,讓我們看看這樣一個人被許敬宗描繪成什麼樣了吧。《舊唐書·隱太子傳》記:“(建成)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這段精彩的描述,絲毫不比武俠小說的盤腸大戰遜色。在這裏,除了把李建成描述成一個陰狠歹毒的人外,還將其描述成了一頭豬。

這只是史書中一個小片段,還有一件事是,李建成給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經站不起來的劣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這個打了半輩子仗的人騎上馬時卻還沒有感覺出是一匹劣馬,於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做秀。

李建成真的就這樣愚蠢和冷血嗎?所有的事實已經證實這是胡編出來的。唐朝時小說還不發達,所以許敬宗編的這兩個故事在當時可能會矇住一羣人,但現在,恐怕只能矇住傻子。

史書上有確切記載,在李建成死後,其黨徒散亡於民間。李世民費了很大的勁兒也沒有捉到這些人,不是因爲這些人神通廣大,而是因爲人們同情李建成,所以想辦法將這些人藏到朝廷無法找到的地方。

貞觀元年(627年),一直支持李建成的燕郡王李藝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衛將軍劉德裕造反。

可見,李建成還是頗得人心的。

假設沒有玄武門之變,這些大臣們會繼續跟隨李建成。李建成上臺的第一件事必是輕徭役,這是肯定的,也是由當時的條件決定的。這些大臣們在李建成的領導下未嘗不能創造出另一番大唐盛世,而這樣的大唐盛世是真實的,因爲是真正的準皇帝李建成創造的。

在李世民開疆擴域過程中,一直跟隨他的齊王李元吉可謂洞燭其奸。

李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與李建成走得很近,除了手足之情外,那就是因爲李建成毫無心機,仁厚寬簡,使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李元吉覺得此人可交。被篡改過的《舊唐書》裏說,李元吉也有奪太子之位的想法,但他卻沒有如李世民那樣直接和李建成對抗,而是先和李建成聯合殺李世民,因爲他知道自己的勢力和號召力根本不可能與李世民相比,待殺掉李世民後,他再圖李建成。這段篡改可以說沒有一點邏輯。李建成本是忠厚老實之人,李元吉如果不是傻子自然就能想到下面這一招:殺掉李世民誣陷李建成。他殺李世民的機會多不勝數,常和李世民在外征戰,在戰場上,機會多的是,何必要招搖過市地和李建成聯合呢?

假設李元吉是傻子,他也的確有篡太子之位的想法,作爲武夫的傻子做事肯定是以武力來解決,他齊王府不是沒有武功高超之人,況且他自己就是一員比李世民還要厲害出許多的猛將。他想殺李世民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從他和李建成來往頻繁可以得知,他不是傻子,他懂得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又從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後,他想把李世民勒死的表現來看,他和李建成的情誼之深厚毋庸贅言。那麼,《舊唐書》何以要篡改關於李元吉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個:這個頭腦簡單的武夫太忠於李建成。而李世民早就在《舊唐書》上把李建成定義爲不忠不義之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李元吉這樣忠誠的朋友呢?

李世民的城府之深、詭計之多,讓李元吉覺得跟這個二哥在一起很費腦筋,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絕不是甘心當秦王的主兒。他跟李建成說,老二常和父皇來我府上,我的護軍宇文寶武功了得,讓他埋伏在我寢室,把老二幹掉!

李建成急忙搖頭:此事不可,你絕不要做!

李元吉大怒:我是爲你好,看來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了!

此事不久,突厥鬱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李建成便向李淵建議用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軍北討,李淵答應後,李建成又怕李元吉出事,便希望李世民的部下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與之同行。

李元吉趁勢向高祖建議,將秦王手下的杜如晦、房玄齡趕走。高祖對李世民“廣納狡詐之人”的事也略知一二,便答應了。李元吉又道:“秦王狼子野心,若提防不得,請殺之!”

高祖回答:“諸大臣都認爲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況且,他並無奪太子之位的行動,一旦殺了他,何以向天下人說?”

李元吉回答:“他出徵時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

高祖不語,李元吉見此情形,怏怏而退。

適值李淵要避暑太和宮,按照慣例,李世民與李元吉要跟隨。李元吉找到李建成道:“到了太和宮,當興精兵襲取之。抓住他後置土窖中,只開一孔以通飲食。”

李建成還是沒有同意。不久,李世民搶佔先機,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李元吉與李建成被殺。李元吉雖然洞燭其奸,但卻遲遲得不到下手的機會,結果自己反倒掉了腦袋。

而李世民卻是一個只憑傳言就殺人的人。

李世民的猛將李君羨,因促成了“便橋之盟”,所以李世民當着衆臣誇獎道:“使皆如君羨者,虜何足憂!”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在不久後被李世民殺掉了。早在貞觀初,白日接連出現太白星,有太史佔曰:“有女人要當皇帝。”其時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羣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羨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說出來。李世民張着嘴半天沒回過神來,好久,才陰笑着說道:“明明是一個男兒,怎麼叫女孩子的名字?”又因爲李君羨封地地名及其所轄的縣名裏都有“武”字,李世民覺得太史之佔和謠言很可能要在這個李君羨身上應驗。他當初想要殺李建成時也造了許多謠言,難道這個李君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久,他把李君羨調到華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彈劾他。如他所願,一份“李君羨與狂人爲妖言,謀不軌”的奏書到了他面前,他馬上下令斬之。

如果李建成有一點李世民的狠毒之心,李元吉根本就不用死了。李元吉臨死前很可能後悔,遇到了李建成這樣“老實”的笨蛋,不然,死的'定會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歷史就是歷史,由不得半點假設。但是因爲抱着對李建成太大的遺憾與對李世民的不屑,不得不假設一番。從古至今,區分一個君主是否昏與明、庸與聵的標準似乎就是他的業績。而這種業績是留給後人的,也就是說,後人纔有資格評價誰是明君誰是昏君。這後人裏還分兩種,一種是文人,一種是普通百姓。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朝代,百姓對上都所知甚少。對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會來講,百姓訴苦的時間要遠大於他想要了解朝廷內部形勢的時間。大唐雖然太平強盛,但跟老百姓沒有太大關係。所謂太平,不過是收老百姓的稅順利一些;所謂強盛,不過是讓境外的諸族臣服而已。

現在無法瞭解當時老百姓對李世民的評價到底是什麼樣的了,即使有,恐怕也不能置於史書。況且,前面已經說了,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心思去參加時政。所以,太平盛世之於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暫的安生時間來過日子而已。

後世的老百姓會以“明君”二字評價李世民,因爲他開創了太平盛世。而後世的文人卻不這樣看,他們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時還會對皇帝之位的來龍去脈進行理論。他們理論的結果就是李世民皇帝之位來路不明。在他們這裏,“明君”二字已經去掉了“明”字。

在前面我們講過,貞觀之治的出現是高祖李淵奠定的基礎和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假設是李建成當國,根據他的個性與品行,他自然也會將大唐帶到太平強盛的境地中來,成爲世人眼中的明君。

但他失敗了,沒有坐上本該是他坐的龍椅。因爲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個比他在心機上要高出許多、但在品德上要差很多的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