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梁啓超的育兒經

梁啓超的育兒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說到教子能人,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曾國藩吧!畢竟《曾國藩家書》世所聞名,而曾家子嗣也的確個個成才。曾國藩的確是育子小能手,但是本文要說的梁啓超在教導子女方面,也一點也不差。

梁啓超的育兒經

梁啓超的幾個子女,都長大成人,成爲國之棟樑。長子樑思成、次子樑思永、五子樑啓禮三人均爲中國院士,三子樑思忠是國民黨高級軍官,畢業於西點軍校。四子是著名的經濟學研究家,畢業於南開大學。長女樑思順爲詩詞研究專家,次女樑思莊爲著名圖書館學家,三女樑思懿爲社會活動家,四女樑思寧是新四軍早期革命者。

樑家子女個個成才,雖然說有基因遺傳的關係,卻也絕不能離開梁啓超的悉心教導和用心培育。

梁啓超將自己與子女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角度與他們交談,並且毫不吝嗇的展現自己對他們的愛。

梁啓超因爲現實原因,總是在外漂泊,無法陪伴在他們的身邊。但是無論在忙,他總會給自己的子女寫去書信。而在信中,他就像朋友一樣,並不督促孩子們的學業,反而是向他們分享自己。最有趣的是,梁啓超所寫大多都是他的平日生活,有時候一份信寫下來,好似一封流水賬。他們交流的範圍也並不限制,文學、歷史,家常,人生無所不談。

梁啓超並不吝嗇自己的關愛,在家書中他稱呼自己的孩子,多是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老beby達達忠忠等,發自內心的親暱。他說: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這倒像是可憐兮兮向子女討關愛之人,十分可愛。

在學習上,梁啓超並不在乎孩子們是否有過高的文憑,而是看能否掌握基礎知識。他言: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另外就是,在學習方面,他雖然會給出一定的建議,卻絕不會要求自己的'子女也這樣做。比如在樑思莊選專業的時候,梁啓超就來信言: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式,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正是因爲有這樣一個理解自己的父親,願意站在他們的世界中卻看待問題的父親,一位亦師亦友的父親,梁氏子女才能茁壯成長爲國家不可或缺的人才。

梁啓超學問不錯,民間流傳的與梁啓超有關的故事中,他與張之洞的問對最是有趣,也最能體現他的機智才敏。

梁啓超後來執意改良思想,對當時的兩廣總督抱有期望,於是便前去拜訪,希望能與他探討一二。張之洞接到梁啓超的拜帖,眼見上署愚弟梁啓超頓首有些不大高興,於是可以刁難。

張之洞言: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這上聯高傲無禮,且拒人於千里之外梁啓超接到上聯,便知道張之洞有意考校,於是慨然應對: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張之洞看到下簾之後,親自出門相迎,表示了對梁啓超才華的欣賞。

張之洞任湖廣總督的時候,梁啓超再次前往拜訪。張之洞又出上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此簾包含江、河、淮、濟四水,又包含春、夏、秋、冬四季,算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對子。

梁啓超聽後卻只略加思索,便對出: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後引得張之洞發出感嘆:此書生真乃天下奇才也!